無方之民
成語拼音
- wú fāng zhī mín
無方之民成語解釋
- 古指不知禮法的人。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偶爾會出現一些行爲乖張、好似無方之民的人,但這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人都遵循着道德與法律的規範。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度名叫雍國。雍國的君主雍王是一位心懷大志但治理手段略顯稚嫩的君王。
當時,雍國的百姓生活並不安穩,國內經濟發展緩慢,社會秩序也時有混亂。雍王一心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使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雍王廣納賢才,積極聽取各方建議。然而,由於他缺乏明確的治國方略,往往在衆多的建議面前猶豫不決,難以做出果斷的決策。
有一次,一位大臣提議加強農業生產,鼓勵農民開墾荒地,增加糧食產量。雍王覺得這個建議不錯,便準備推行。可沒過多久,又有大臣進言,說應該大力發展商業,通過貿易增加國家的財富。雍王聽了,又覺得商業發展也很重要,於是將精力轉向了商業。
如此反覆,雍王不斷在各種建議之間搖擺不定,導致國家的政策朝令夕改。百姓們被弄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按照哪種政策去行事。
一些勤勞的農民,原本積極響應開墾荒地的號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但政策突然轉變,對農業的支持減少,他們的努力付諸東流。商人們也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剛剛開始籌備的商業計劃,因爲政策的變化而不得不擱置。
由於雍王沒有一個固定且有效的治國方針,國家的發展陷入了困境。百姓們生活困苦,怨聲載道。
這時,一位智者出現了。他拜見雍王,誠懇地說道:“大王,如今國家混亂,百姓受苦,皆因您沒有明確的治國方略。您在各種建議之間徘徊不定,使得政策無法持續推行,百姓如同無方之民,不知何去何從。”
雍王聽後,恍然大悟,深刻反思自己的過錯。從此,他靜下心來,認真研究國情,制定了一套符合雍國實際的治國方略,並堅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經過多年的努力,雍國終於走上了正軌,百姓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領導者,必須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策略,否則就會讓民衆成爲無方之民,導致國家陷入混亂和困境。
無方之民-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