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毀無譽
成語拼音
- wú huǐ wú yù
無毀無譽成語解釋
- 既無毀謗,也無稱譽。形容很平常。
典故出處
- 《莊子·山木》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爲。”
成語典故
- 將以鄉黨自好,無毀無譽者爲完人乎?則趼人怒目翕張,不屑爲也。★魯迅《小說舊聞鈔·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成語造句
- 他在工作中的表現平平,一直以來無毀無譽,很難引起大家的特別關注。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賢的官員。
李賢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書香門第,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他成功踏上了仕途。
初入官場之時,李賢秉持着公正廉潔的原則,一心爲百姓謀福祉。他所在的地區,曾經因爲稅收問題導致民不聊生。李賢深入調查,發現是一些貪官污吏從中作梗,肆意增加賦稅,中飽私囊。
他毫不畏懼那些權貴的威脅,堅決整頓稅收制度,將那些不法之徒一一繩之以法。經過他的努力,百姓的負擔大大減輕,生活逐漸安定下來。
然而,李賢的剛正不阿也爲他招來了不少麻煩。那些被他懲治的貪官污吏對他恨之入骨,想方設法在上級面前詆譭他,企圖讓他失去官職。但李賢不爲所動,依舊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
與此同時,一些嫉妒李賢政績的同僚,也在背後對他冷嘲熱諷,說他只是爲了自己的名聲而故作姿態。
面對這些讚譽和詆譭,李賢始終保持着一顆平常心。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百姓和國家,而非爲了個人的榮辱得失。
在一次朝廷的重大決策中,李賢提出了一項利國利民的建議。然而,這個建議卻遭到了一些保守派官員的強烈反對。他們在朝堂上對李賢大肆攻擊,言辭激烈。但也有一些有識之士對李賢的建議表示支持和讚賞。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李賢沒有被情緒左右,他據理力爭,詳細闡述自己建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最終,皇帝經過深思熟慮,採納了李賢的建議,使得國家避免了一次重大的危機。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賢的政績越來越顯著,他所管轄的地區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但他從不居功自傲,依舊保持着低調和謙遜。
在他的一生中,無論是面對讚譽還是詆譭,李賢都能做到“無毀無譽”,堅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爲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成爲了後世爲官者的楷模。
正如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李賢正是以這樣的胸懷和氣度,在複雜的官場中獨善其身,成就了一番令人敬仰的事業。
無毀無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