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爲而治

成語拼音

wú wéi ér zhì

無爲而治成語解釋

無爲無所作爲;治治理。自己無所作爲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泛指以德化民。

典故出處

《論語·衛靈公》無爲而治者,其舜也與?”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管理團隊時,有時適當給予成員自由發揮的空間,採取類似無爲而治的方式,反而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成語故事

在古代華夏的大地上,曾有一個小小的諸侯國,名爲景國。景國的君主名叫景宣,他即位之初,面臨着諸多的困境和挑戰。 當時的景國,朝政混亂,官員貪污腐敗,百姓生活困苦,盜賊橫行。景宣一心想要改變這種局面,於是他採取了一系列強硬的措施。他大力整頓吏治,嚴厲打擊貪污腐敗,對盜賊更是嚴懲不貸。然而,他的這些舉措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反而使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官員們爲了避免犯錯而不敢作爲,百姓們也對頻繁的政令感到疲憊和不滿。 景宣爲此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苦惱之中。一天,他決定微服私訪,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真實想法。在一個小村莊裏,他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雖然生活簡樸,但卻神態安詳,眼中透着智慧的光芒。景宣向老者請教治國之道,老者微微一笑,說道:“治國猶如治水,堵不如疏。過度的干預未必能帶來好的結果,有時候,無爲而治或許纔是上策。” 景宣聽後,若有所思。回到王宮後,他開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做法。他意識到,自己過於急切地想要改變一切,卻忽視了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於是,景宣決定調整治國策略,嘗試着“無爲而治”。 他不再頻繁地頒佈新的政令,而是着重選拔清正廉潔、有能力的官員,給予他們足夠的權力和信任,讓他們能夠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自主地處理事務。對於百姓,他減輕賦稅,鼓勵農業生產,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在景宣的“無爲而治”下,景國的局勢逐漸發生了變化。官員們不再因爲害怕犯錯而不敢作爲,他們積極發揮自己的才能,爲地方的發展出謀劃策。百姓們也感受到了生活的改善,更加努力地勞作,社會逐漸安定繁榮起來。 隨着時間的推移,景國的國力日益強盛,周邊的諸侯國紛紛前來朝貢。景宣終於明白,“無爲而治”並非是無所作爲,而是不妄爲、不多爲,順應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讓一切自然而然地達到和諧與繁榮。 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我無爲,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景宣的“無爲而治”,正是對這一智慧的生動詮釋。

無爲而治-成語圖片

無爲而治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