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辨詭辭

成語拼音

xī biàn guǐ cí

析辨詭辭成語解釋

亦作析辨詭詞”。謂巧言邪說。

典故出處

《漢書·楊雄傳下》雄見諸子各以其知舛馳,大氐詆訾聖人,即爲怪迂,析辨詭辭,以撓世事,雖小辯,終破大道而或衆,使溺於所聞而不自知其非也。”

成語典故

仲尼既沒,析辨詭辭,驪駕塞路。★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一書》

成語造句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他巧舌如簧,看似有理有據,實則析辨詭辭,企圖混淆視聽。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官員。李賢爲官清正廉潔,心懷百姓,深受民衆的愛戴。 當時,朝廷中有一位權臣名叫趙高,他野心勃勃,妄圖掌控更多的權力。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趙高常常使用各種陰謀詭計,陷害忠良。 有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重大的決策,關於是否要對邊疆的一個部落發動戰爭。李賢認爲,戰爭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應該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爭端。然而,趙高卻極力主張開戰,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列舉了許多似是而非的理由。 李賢深知趙高的用心,站出來據理力爭,指出趙高的言辭中存在諸多漏洞和錯誤。但趙高巧舌如簧,用一些複雜的邏輯和看似合理的解釋來爲自己的主張辯護,讓在場的許多官員都陷入了困惑之中。 在這場激烈的辯論中,趙高不斷地析辨詭辭,試圖混淆視聽。他一會兒說開戰可以擴大領土,增強國家的威望;一會兒又說部落對國家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必須予以消滅。但實際上,他所提出的理由大多是牽強附會、經不起推敲的。 李賢沒有被趙高的言辭所迷惑,他冷靜地分析,一一指出趙高話語中的破綻,並以歷史上的經驗教訓爲例,說明戰爭帶來的往往是災難而非福祉。 然而,趙高在朝廷中勢力龐大,他的黨羽衆多。最終,朝廷還是決定發動戰爭。結果正如李賢所料,戰爭使得國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社會陷入了動盪之中。 事後,人們回想起這場爭論,無不感慨趙高析辨詭辭所帶來的危害。而李賢的正直和睿智,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讓後人明白,在面對那些善於析辨詭辭的人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用理性和智慧去分辨是非,以免被虛假的言辭所誤導,從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析辨詭辭-成語圖片

析辨詭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