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言破律

成語拼音

xī yán pò lǜ

析言破律成語解釋

指巧說詭辨,曲解律令。

典故出處

《禮記·王制》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

成語典故

尚書奏‘……今楷(襄楷)不陳損益,而務析言破律,違背經義,僞託神靈。’於是論楷司完寇。★晉袁宏《後漢紀·桓帝紀下》

成語造句

在法律面前,任何人都不能爲了私利而巧言狡辯,做出析言破律之事。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名叫華國。華國的國君賢明睿智,大臣們忠心耿耿,百姓們安居樂業。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新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國君爲了加強對國家的管理,制定了一系列的律法和規章制度。這些律法本是爲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國家的穩定,但卻被一些心懷叵測之人利用。 在朝廷中,有一位名叫李嚴的大臣。他善於言辭,巧舌如簧,但內心卻充滿了私慾。李嚴一心想要謀取更高的權力和更多的財富,於是開始打起了律法的主意。 有一次,華國發生了一起盜竊案。按照律法,盜竊者應當受到嚴厲的懲罰。然而,李嚴卻在朝堂上大放厥詞,試圖爲盜竊者開脫。他憑藉自己的口才,分析各種所謂的特殊情況,歪曲律法的本意,聲稱盜竊者是因爲生活所迫,情有可原,不應受到過重的處罰。 國君和其他大臣們起初被李嚴的言辭所迷惑,開始對律法的執行產生了動搖。但就在這時,一位名叫張正的忠臣站了出來。 張正飽讀詩書,深知律法的重要性,他引經據典,向國君和大臣們闡述了維護律法尊嚴的必要性。他說:“律法如同國家的基石,若隨意析言破律,國家必將陷入混亂。昔日商鞅變法,以嚴法使秦國強大;若朝令夕改,隨意曲解律法,如何能保國家長治久安?” 國君聽後,恍然大悟,意識到李嚴的行爲是在破壞國家的律法秩序。最終,國君嚴懲了盜竊者,同時也對李嚴進行了警告。 經過這次事件,華國的國君更加重視律法的執行,不再輕易被那些析言破律之人所左右。而華國也在國君的英明領導和律法的保障下,繼續保持着繁榮昌盛的局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律法是社會秩序的保障,任何人都不能隨意析言破律,否則必將帶來嚴重的後果。

析言破律-成語圖片

析言破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