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橛之變
成語拼音
- xián jué zhī biàn
銜橛之變成語解釋
- 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行車途中一定要謹慎駕駛,注意各種路況,以防出現銜橛之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交通與通訊遠不如今天這般便捷,人們出行多依靠馬匹。而在這馬匹奔馳的路途之中,隱藏着許多不爲人知的危險,其中就有一種被稱爲“銜橛之變”的情況。
話說在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君主,爲了能夠儘快獲得前線戰事的消息,決定派遣一位忠誠勇敢的使者騎馬奔赴戰場。這位使者深知此次任務的重要性,不敢有絲毫懈怠,快馬加鞭地趕路。
然而,就在他日夜兼程之時,未曾預料到的事情發生了。由於路途遙遠且道路崎嶇,馬匹已經疲憊不堪。而那馬口中的馬嚼子和系在馬脖子上的繮繩,在長時間的磨損下,出現了細微的裂痕。
當使者騎着馬經過一段陡峭的山路時,馬突然受到了一隻飛鳥的驚嚇,猛地揚起前蹄。就在這一瞬間,原本就已經脆弱不堪的馬嚼子和繮繩徹底斷裂,失去控制的馬匹一下子陷入了慌亂之中。使者竭力想要控制住馬匹,但無奈一切都發生得太過突然。
最終,馬匹失控衝向了懸崖邊,使者也隨之墜崖,落得個粉身碎骨的下場。原本極爲重要的情報,也因此沒能及時傳遞到君主手中,導致了戰爭局勢的逆轉,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這個故事被後世的人們所銘記,“銜橛之變”也成爲了一個成語,用來警示人們,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一旦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重大變故。
正如《後漢書·崔寔傳》中所說:“蓋爲國之法,有似理身,平則致養,疾則攻焉。夫刑罰者,治亂之藥石也;德教者,興平之粱肉也。夫以德教除殘,是以粱肉治疾也;以刑罰治平,是以藥石供養也。方今承百王之敝,值厄運之會。自數世以來,政多恩貸,馭委其轡,馬駘其銜,四牡橫奔,皇路險傾。”這其中提到的“馬駘其銜”,不正與“銜橛之變”有着相似的寓意嗎?它告誡着世人,在處理事務時,必須要關注到每一個細微之處,防微杜漸,才能避免因小失大,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銜橛之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