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與爲一

成語拼音

xiāng yǔ wéi yī

相與爲一成語解釋

相與相互。相互結合成爲一體。

典故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諸侯恐懼,同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從締交,相與爲一。”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第十謂之性情,性情相與爲一瞑,情亦性也,謂性已善,奈其情何?”

成語典故

崔胤本留衛兵,欲以制敕使也,今敕使、衛兵相與爲一,將若之何!★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二

成語造句

在面對共同的挑戰時,大家齊心協力,目標一致,最終成功地將各自的力量聚合起來,相與爲一,戰勝了困難。

成語故事

在華夏大地的歷史長河中,有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那是戰國末期,七雄紛爭,天下大亂。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渴望着和平與安寧。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日益強盛,逐漸有了吞併六國、統一天下的野心和實力。而其他六國,或因內部爭鬥,或因政治腐敗,實力逐漸衰落。 在這樣的局勢下,有一位智者名叫蘇代。他遊走於各國之間,試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化解各國之間的矛盾,避免戰爭的爆發。 蘇代來到趙國,見到了趙王。他深知趙國此時面臨着秦國的巨大威脅,如果各國不能團結一心,共同抵禦秦國,趙國乃至其他各國都將面臨滅頂之災。 蘇代對趙王說道:“大王,如今秦國虎視眈眈,欲吞天下。若我們各國依舊各自爲政,互相攻伐,終會被秦國逐一擊破。唯有我們拋棄前嫌,相與爲一,方能有一線生機。昔日,齊桓公能夠稱霸諸侯,並非僅僅依靠齊國的強大,更在於他能團結各路諸侯,共同抵禦外敵。如今,我們若能像齊桓公那樣,將各國的力量匯聚在一起,何愁不能抵禦強秦?” 趙王聽後,陷入沉思。他深知蘇代所言有理,但又擔心各國之間的積怨太深,難以真正團結。 蘇代又說道:“大王,當務之急是放下過往的恩怨,以天下蒼生爲重。若我們能夠建立一個聯盟,制定共同的戰略和目標,相互支援,相互配合,秦國必然不敢輕易出兵。” 最終,趙王被蘇代的言辭所打動,決定派遣使者前往其他各國,商議聯合抗秦之事。 經過一番努力,韓、魏、燕、齊、楚等國紛紛響應,決定相與爲一,共同對抗秦國。各國派出精兵強將,組建了聯軍。 在聯軍的威懾下,秦國暫時放緩了東進的步伐。然而,各國之間的利益糾葛和矛盾並未完全消除。在關鍵時刻,一些國家爲了自身的利益,開始動搖,聯軍內部出現了分裂的跡象。 秦國趁機派出謀士,挑撥各國之間的關係。最終,聯軍在與秦國的交鋒中失利,各國再次陷入了混亂和爭鬥之中。 但這段歷史讓後人明白,在面對強大的外敵時,只有相與爲一,團結一心,纔有可能戰勝困難,保衛家園。

相與爲一-成語圖片

相與爲一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