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聲匿跡
成語拼音
- xiāo shēng nì jì
消聲匿跡成語解釋
- 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典故出處
- 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成語典故
- 雖然在初期也有少數人唱導‘與抗戰無關’論,但爲大勢所迫,不久也就消聲匿跡了。★郭沫若《沸羹集·抗戰以來的文藝思潮》
成語造句
- 那曾經名噪一時的歌手,不知爲何在娛樂圈的浪潮中逐漸失去了蹤影,如今已消聲匿跡。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人物和事件如流星般璀璨卻又短暫。今天,要講述的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動盪的時代。
那是一個王朝更迭、戰亂頻繁的時期。有一個名叫李恪的年輕人,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自幼聰慧過人,心懷壯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夠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大事業。
李恪勤奮好學,憑藉着出色的才華和智慧,很快在當地嶄露頭角。他的名聲漸漸傳開,人們都對他寄予厚望。然而,命運的軌跡總是充滿了波折。
當時的朝廷腐敗不堪,奸臣當道,正直之士備受打壓。李恪一腔熱血,多次上書直言進諫,卻惹惱了權貴。他們視李恪爲眼中釘、肉中刺,想盡辦法陷害他。李恪深知自己的處境危險,但他並未退縮,依然堅守着自己的信念。
可惜,最終李恪還是沒能逃脫奸臣的陰謀。他被誣陷犯下重罪,不僅失去了官職,還被打入大牢。在獄中,李恪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他的意志從未消沉。
後來,在一些正義之士的幫助下,李恪得以逃出牢獄。然而,經此一劫,他深知在這黑暗的世道,僅憑一己之力難以改變什麼。爲了躲避追殺,他不得不隱姓埋名,遠走他鄉。
從此,世間再無李恪的消息,他彷彿消聲匿跡一般。曾經那個意氣風發、心懷天下的年輕人,就這樣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多年後,王朝更替,新君即位,政治清明。那些曾經的奸臣被一一懲治,正義得以伸張。人們在回憶起李恪時,無不感慨萬分,爲他的遭遇感到惋惜。但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裏,是否還在人世。
李恪的故事成爲了當地百姓口中的一段傳奇,也讓後人深刻地認識到,在黑暗的時代,一個人的力量是多麼渺小,而正義的到來又是多麼不易。
消聲匿跡-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