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稱好

成語拼音

sī mǎ chēng hǎo

司馬稱好成語解釋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典故出處

五代·李瀚《蒙求》詩:“司馬稱好。”徐子光集註:“(後漢司馬徽)口不談人之短。與人語,莫問好惡,皆言好。有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聞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成語典故

漢朝時期,司馬徽從不說別人的短處,與人說話時,從來不問別人的好惡,都說好話。一個同鄉來問他安否,他回答好。有一個說自己的兒子死了,他也說大好。妻子罵他缺德,別人死了兒子爲什麼還要說好,司馬徽說:“你的話也太好了。”。

成語造句

他這個人不管別人做什麼都一味誇讚,簡直就是司馬稱好,沒有自己的判斷力。

成語故事

在漢朝末年,有一個人叫司馬徽。司馬徽學識淵博,品德高尚,爲人謙和,以善於知人而聞名。 當時天下大亂,羣雄並起,許多人都想在這亂世之中嶄露頭角。司馬徽隱居在荊州,他不追逐名利,不參與爭鬥,只是過着寧靜的生活。 有一次,司馬徽的鄰居家中丟了一頭牛,四處尋找無果,十分着急。司馬徽得知後,便主動幫忙尋找。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找到了丟失的牛。鄰居十分感激,想要好好感謝司馬徽,可司馬徽卻只是微笑着擺擺手,說這只是舉手之勞,不必放在心上。 又有一次,有兩個人因爲一件事情爭論不休,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他們便找到司馬徽,請他來評判是非。司馬徽聽了他們的陳述後,只是微笑着點頭,說兩個人都有道理。這讓那兩個人都有些摸不着頭腦,但又不好再說什麼。 還有一次,一個人跑來向司馬徽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希望能得到司馬徽的安慰和建議。司馬徽依然是微笑着,不斷地點頭說好。那人原本滿心期待能從司馬徽這裏得到一些有用的指點,看到司馬徽這樣的反應,不禁有些失望,但也不好發作。 時間久了,人們發現司馬徽不管對什麼事情,幾乎都是說好,從不輕易發表自己的真實意見或者批評別人。於是,人們便開始用“司馬稱好”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不論是非,一團和氣的人。 其實,司馬徽這樣的行爲並非是沒有原則或者沒有主見。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他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而且他也不想因爲自己的言語而給別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他更希望用一種平和的方式來與他人相處,化解矛盾和衝突。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司馬徽的這種處世方式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複雜和人們的無奈。在戰亂頻繁、人心惶惶的環境下,保持低調和謙和也許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然而,“司馬稱好”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在某些情況下,我們不能一味地迎合他人,而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如果只是爲了討好別人而不敢表達真實的想法,那麼可能會失去自我,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爲了避免衝突而選擇沉默或者附和,但這樣做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也要學會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推動事情的發展。總之,“司馬稱好”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歷史故事,更是一個對我們有着深刻啓示的典故。

司馬稱好-成語圖片

司馬稱好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