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領神會
成語拼音
- xīn lǐng shén huì
心領神會成語解釋
- 領、會領悟,理解。指對方沒有明說,心裏已經領會。
典故出處
- 明·吳海《送傅德謙還臨川序》讀書有得,冥然感於中,心領神會,端坐若失。”
成語典故
- 聞語法要,輒心領神會。★明·趙弼《覺壽居士傳》
成語造句
- 在交流中,有時無需過多言語,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對方就能心領神會。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有兩位摯友,分別叫李逸和張軒。他們自小一同長大,志趣相投,對世間萬物都有着相似的見解和感悟。
李逸出身書香門第,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張軒則生於商賈之家,頭腦靈活,善於經營。儘管他們的家庭背景和所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之間深厚的情誼。
一次,城鎮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詩詞大會。李逸憑藉着自己紮實的文學功底,在比賽中大放異彩,贏得了衆人的稱讚。然而,在比賽的過程中,有一位權貴對李逸的表現心生嫉妒,故意在比賽結束後刁難他,指責他的詩詞有抄襲之嫌。李逸深知自己的作品皆爲原創,面對這無端的指責,心中感到無比憤懣。
張軒在得知此事後,立刻趕到李逸身邊。他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輕輕拍了拍李逸的肩膀,目光堅定地看着他。李逸瞬間就明白了張軒的意思,那是一種無需言語的支持和信任。他們心領神會,彼此都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李逸在張軒的鼓勵下,決定不再理會那權貴的惡意中傷,而是繼續專注於詩詞的創作。
不久之後,城鎮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糧食歉收,百姓生活困苦。張軒的家族生意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壓力。李逸看到好友的困境,主動爲他出謀劃策。他利用自己在文人中的影響力,撰寫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呼籲社會各界伸出援手,幫助受災的百姓和商戶。
張軒看到李逸的文章,心領神會,立刻組織家族成員積極參與救災活動,捐贈糧食和財物。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城鎮逐漸度過了難關,恢復了往日的繁榮。
多年後,李逸考取了功名,被朝廷任命爲一方官員。他爲官清廉,一心爲民,深受百姓愛戴。而張軒的生意也越做越大,成爲了當地的富商巨賈。他們始終保持着密切的聯繫,每當一方遇到困難或有新的想法時,另一方總能心領神會,給予最及時、最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李逸和張軒的故事在城鎮中傳爲佳話,人們稱讚他們之間的深厚情誼和默契,而“心領神會”這個成語,也在他們的故事中,被賦予了更加深刻和美好的含義。
心領神會-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