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中壘塊
成語拼音
- xiōng zhōng lěi kuài
胸中壘塊成語解釋
- 壘塊積砌成堆的土塊。比喻心中鬱積的不平之氣。
典故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之。”
成語典故
- 自信胸中壘塊甚,開尊恨不瀉江湖。★明·袁宏道《上已日柬惟長》
成語造句
- 他最近總是愁眉不展,似乎心中藏着許多無法言說的事,猶如胸中壘塊,難以消除。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中國,有一位名叫李逸的文人。他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社會的黑暗和不公讓他心中充滿了憤懣與無奈。
李逸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心懷壯志,渴望能夠憑藉自己的才華和努力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他飽讀詩書,對歷史典故、治國方略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獨到的見解。
然而,當他踏入仕途之後,才發現現實與他的理想相差甚遠。官場的腐敗和黑暗讓他感到無比的失望和痛心。那些權貴們爲了自己的私利,相互勾結,欺壓百姓,魚肉鄉里。而真正有才華、有抱負、心繫百姓的官員卻往往受到排擠和打壓。
李逸多次挺身而出,爲百姓發聲,爲正義抗爭。但他的努力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和讚賞,反而爲自己招來諸多麻煩和陷害。他的直言進諫被視爲對權貴的挑釁,他的清正廉潔被視爲異類。漸漸地,他在官場上變得孤立無援。
面對這一切,李逸心中的痛苦與憤怒日益積聚。他無法改變現狀,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那種無奈和無力感讓他夜不能寐。每當他看到百姓受苦,看到社會的不公,心中的怒火就燃燒得更加旺盛。
終於,在一次重大的決策中,李逸堅決反對權貴們提出的一項損害百姓利益的方案。他據理力爭,言辭激烈,然而卻無法改變權貴們的決定。這次事件讓李逸徹底心灰意冷,他決定辭官歸隱。
回到家鄉後,李逸每日借酒消愁。他心中的悲憤猶如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他常常獨自一人在庭院中徘徊,仰天長嘆。他的好友前來探望,看到他這般模樣,心疼不已。好友問他:“你爲何如此愁苦?”李逸長嘆一聲道:“我心中有無數的話語想要傾訴,有無數的憤怒想要發泄,可這世道卻容不得我。我心中的壘塊,無人能懂,無人能解。”
後來,李逸將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寫成文章,希望能夠警醒後人。他的文字充滿了對社會黑暗的批判和對理想的執着追求。雖然他的一生充滿了挫折和磨難,但他心中的正義之火從未熄滅。
李逸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傳說,而“胸中壘塊”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用來形容那些心中積聚着憤懣、愁苦等不良情緒,無法排解的人。它提醒着後人,要關注社會的公平正義,讓每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都能夠有施展才華的空間,不讓“胸中壘塊”的悲劇再次上演。
胸中壘塊-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