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兵束馬

成語拼音

xuán bīng shù mǎ

懸兵束馬成語解釋

形容險阻。同懸車束馬”。

典故出處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涪水》鄧艾自陰平、景谷步道,懸兵束馬,入蜀徑江油、廣漢者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前方道路崎嶇,敵軍又虎視眈眈,這種形勢下,我方不得不懸兵束馬,重新規劃戰略。

成語故事

在古代,戰爭頻繁,諸侯紛爭,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年,邊疆地區遭受外敵入侵,敵國軍隊來勢洶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派遣了一位英勇的將領率軍出征,以抵禦外敵,保衛家園。 這位將領名叫李毅,他深知此次出征責任重大,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他必須謹慎謀劃,方能有獲勝的機會。 當李毅的軍隊抵達邊境時,他並未貿然出擊。而是先觀察敵軍的佈陣和行動規律,他發現敵軍氣焰囂張,但其補給線過長,且士兵們在連續的征戰中已顯疲憊。 經過深思熟慮,李毅決定採取一種獨特的戰術。他下令讓士兵們在險要之地安營紮寨,故意擺出一副防守的姿態,讓敵軍誤以爲他們不敢主動進攻,從而放鬆警惕。 然而,這只是李毅的計謀。他在暗中調遣精銳部隊,繞到敵軍後方,切斷了他們的補給線。同時,他還派出探子,密切監視敵軍的一舉一動。 當敵軍發現補給被斷,頓時陷入恐慌之中。他們開始急於進攻李毅的軍隊,企圖突破防線,尋找補給。 李毅見時機已到,立刻下令全軍出擊。但他並沒有讓士兵們全力衝鋒,而是採用了一種懸兵束馬的策略。他讓一部分士兵佯裝敗退,吸引敵軍追擊,而主力部隊則在兩側埋伏。 敵軍果然中計,在追擊的過程中,陷入了李毅預設的埋伏圈。李毅一聲令下,伏兵四起,殺得敵軍措手不及,丟盔棄甲。 最終,李毅憑藉着他的智慧和勇敢,成功擊退了敵軍,保衛了邊疆的安寧。這場戰役也成爲了歷史上以少勝多、以智取勝的經典戰例,而李毅懸兵束馬的戰術更是被後人傳頌。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這樣的戰役數不勝數,它們都充分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和勇氣,也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有善於思考、勇於創新,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懸兵束馬-成語圖片

懸兵束馬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