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鞀建鐸
成語拼音
- xuán táo jiàn duó
懸鞀建鐸成語解釋
- 鞀,俗稱撥浪鼓”。指聽取臣民意見。
典故出處
- 語出《淮南子·泛論訓》禹之時,以五音聽治,懸鐘鼓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爲號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鞀。”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一位智者挺身而出,以其獨特的方式警示衆人,猶如懸鞀建鐸,喚醒了無數沉睡的心靈。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國內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秩序混亂。
當時,有一位心懷天下的賢臣,名叫子產。他深知國家的困境,決心要爲百姓謀福祉,改變這混亂的局面。
子產爲官清廉,一心爲民衆着想。他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他發現,百姓們對於朝廷的政策和法令一無所知,導致許多無辜之人受到冤枉和懲罰。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子產想出了一個獨特的辦法。他在城市的各個角落懸掛起鞀鼓,並在旁邊設立鐸鈴。鞀鼓是一種有着長長鼓柄的小鼓,鐸鈴則是一種大鈴。
每當朝廷有新的政策、法令頒佈,子產就會派人敲響鞀鼓和鐸鈴,吸引百姓前來。然後,他會派遣官員在現場爲百姓詳細解讀政策和法令的內容,讓每一個人都能明白其中的含義。
一開始,人們對這種新奇的方式感到好奇,但也有不少人懷疑其效果。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百姓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方式的好處。他們能夠及時瞭解朝廷的決策,從而更好地遵守法令,維護自己的權益。
由於子產的這一舉措,國家的治理變得更加有序,百姓對朝廷的信任也逐漸增強。
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曾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在另一個朝代,一位明智的君主爲了讓百姓能夠及時反饋問題,設立了專門的意見箱,廣納民意,最終使得國家繁榮昌盛。
子產懸鞀建鐸的故事成爲了後世傳頌的佳話,他的智慧和勇氣爲後人所敬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實現良好的治理,就必須讓信息透明,讓民衆知曉並參與其中。只有這樣,才能凝聚人心,共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懸鞀建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