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流逐末
成語拼音
- xún liú zhú mò
尋流逐末成語解釋
- 猶捨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做研究時,我們應關注本質和核心問題,切不可尋流逐末,只在細枝末節上耗費精力。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時期,天下動盪,人心惶惶。
那是一個諸侯紛爭的年代,各國爲了爭奪土地和資源,不斷髮動戰爭。在其中一個諸侯國裏,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年輕人。
趙括出生於將門之家,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也難不倒他。漸漸地,趙括的名聲傳遍了整個諸侯國,人們都稱讚他是軍事天才。
然而,趙奢卻深知兒子的問題所在。他曾憂慮地對妻子說:“戰爭乃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趙括卻把它說得如此輕鬆。日後若讓他帶兵打仗,趙國必定遭殃。”
不久,秦國攻打趙國,趙國老將廉頗奉命抵禦秦軍。廉頗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堅守的策略,不與秦軍正面交鋒。雖然戰爭陷入了僵持,但有效地遏制了秦軍的進攻。
可是,趙國的國君卻對廉頗的戰術不滿,認爲廉頗太過保守,不能迅速擊退秦軍。這時,有人向國君推薦了趙括,誇讚他精通兵法,定能戰勝秦軍。
國君大喜,立即任命趙括爲大將,代替廉頗統領趙軍。趙括上任後,完全摒棄了廉頗的防守策略,他按照自己在兵書中所學,大規模地調整軍隊部署,準備主動出擊,一舉擊敗秦軍。
趙括的想法看似精妙,卻只是尋流逐末,沒有考慮到實際的戰場形勢和士兵的真實情況。他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戰略和戰術,卻忽略了戰爭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心和實際情況。
秦軍將領白起得知趙括取代廉頗後,心中大喜。他故意佯裝敗退,引誘趙括追擊。趙括不知是計,率領大軍長驅直入。結果,秦軍切斷了趙軍的退路和糧道,將趙軍包圍。
趙括這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四十多萬趙軍被困四十多天,糧草斷絕,士兵們飢餓不堪,內部大亂。趙括多次組織突圍,均以失敗告終,最終他在戰鬥中被秦軍射死。
趙軍失去了主將,無奈之下只得投降。白起害怕趙軍降兵日後反叛,竟下令將四十多萬降兵全部坑殺。
自此,趙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趙括尋流逐末的作戰方式,不僅讓自己丟了性命,更讓趙國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這個故事警示後人,做事情切不可只注重表面的形式和理論,而忽略了實際情況和本質,否則必將遭受慘痛的失敗。
尋流逐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