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頸舉踵

成語拼音

yán jǐng jǔ zhǒng

延頸舉踵成語解釋

踵腳後跟。伸長勃子,踮起腳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典故出處

《莊子·胠篋》今遂至使民延頸舉踵曰‘某所有賢者,贏糧而趣之。’”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人們都渴望看到這場精彩的演出,從四面八方趕來,那場面可謂是延頸舉踵。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大亂。有一個名叫鄒國的小國,其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百姓生活困苦。 鄒國的國君雖有心讓國家富強,百姓安居樂業,但因治國策略不當,加上週邊強國的威脅,鄒國的處境愈發艱難。 這時候,鄒國來了一位智者,名叫孟子。孟子游歷各國,倡導仁政思想,聲名遠揚。鄒國國君聽聞孟子的到來,趕忙將其請入宮中,希望能從他那裏得到治國良策。 孟子面對鄒國國君,直言不諱地指出了鄒國的問題所在。他說:“如今鄒國的百姓,就如同久旱盼甘霖一般,渴望着能有一個清明的政治環境,過上安穩的生活。如果您能施行仁政,減輕賦稅,讓百姓能夠休養生息,那麼他們將會對您的統治衷心擁護。” 鄒國國君聽後,面露難色,說道:“可是,如今強敵環伺,若減輕賦稅,擴充軍備的資金便會不足,又如何抵禦外敵呢?” 孟子搖搖頭,說道:“大王,您錯了。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不在於擁有多少兵器和財富,而在於百姓是否真心歸附。倘若您能讓百姓衣食無憂,他們定會延頸舉踵,爲保衛國家而奮勇作戰。” 鄒國國君陷入了沉思。 孟子接着說:“昔日,商湯憑藉七十里的土地,最終統一天下,正是因爲他施行仁政,得到了百姓的全力支持。而夏桀、商紂,雖擁有廣袤的土地和強大的軍隊,卻因暴虐無道,最終失去了天下。大王您應當以史爲鑑啊!” 鄒國國君聽後,深受觸動,決定採納孟子的建議,施行仁政。 不久之後,鄒國的百姓生活逐漸改善,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商業也日益繁榮。當其他國家企圖侵犯鄒國時,鄒國的百姓紛紛響應國君的號召,延頸舉踵,自願參軍,保家衛國。他們懷着對國家的熱愛和對仁政的擁護,英勇作戰,最終成功擊退了外敵的入侵。 鄒國也因此在那個動盪的時代得以生存和發展,成爲了一個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的小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領導者若能心懷百姓,施行仁政,便能贏得百姓的真心擁護,從而使國家強大,百姓幸福。

延頸舉踵-成語圖片

延頸舉踵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