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過撥毛
成語拼音
- yàn guò bō máo
雁過撥毛成語解釋
- ①比喻武藝高強。②比喻經手辦事便撈點好處。
典故出處
-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他既沒那‘雁過撥毛’的本事,就該悄悄兒走,怎麼好好兒的把人家拆了個稀爛。”
成語典故
- 村裏明白人清楚,那武裝部長是位‘雁過撥毛’的主兒,誰想從他底下當兵,不給他送點禮,那是門也沒有。★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墳塋》
成語造句
- 他在單位裏,只要經手一點事,都想雁過撥毛,這種行爲實在令人不齒。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商業活動十分繁榮。這裏有一位名叫趙財的富商,他經營着多家店鋪,涵蓋了綢緞莊、米鋪和茶莊等。
趙財雖然富有,但爲人貪婪吝嗇,對利益的追求達到了極致。有一次,外地來了一位商人,帶着一批優質的絲綢想要尋找合作伙伴。趙財聽聞此事後,立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在商談合作的過程中,趙財憑藉自己在當地的權勢和財富,想盡辦法壓低價格。那位外地商人無奈之下,只能接受了趙財苛刻的條件。然而,這還不夠,當貨物運到趙財的倉庫時,他又以各種理由扣除了一部分貨款,聲稱絲綢在運輸途中有輕微的損壞。
不僅如此,趙財對待自己的夥計和工人也是極爲苛刻。每次發放工錢時,他總要找各種藉口扣除一些,美其名曰“損耗費”或者“管理費”。
隨着時間的推移,趙財的這種行爲引起了衆人的不滿。但由於他的勢力龐大,大家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小鎮遭遇了旱災,糧食收成大幅減少。趙財趁機囤積居奇,擡高糧價。百姓們爲了生存,不得不向他購買高價糧食。而在這個過程中,趙財依舊雁過拔毛,哪怕是窮苦百姓最後剩下的一點零錢,他也要想盡辦法搜刮走。
終於,百姓們忍無可忍,聯合起來向官府告發了趙財的惡行。官府經過調查,確認趙財的種種不法行爲屬實,將他的財產沒收,店鋪查封,並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懲處。
正如古人云:“多行不義必自斃。”趙財的雁過拔毛之舉,最終爲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他的貪婪和自私,不僅讓他失去了財富和地位,還讓他成爲了衆人唾棄的對象。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做人應當厚道善良,不可過度貪婪,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雁過撥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