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無遺賢

成語拼音

yě wú yí xián

野無遺賢成語解釋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賢,人盡其才。

典故出處

《書·大禹漠》野無遺賢,萬邦咸寧。”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當今社會爲各類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努力做到野無遺賢,讓每一個有能力、有抱負的人都能施展才華。

成語故事

在唐朝玄宗年間,國家昌盛,政治清明。然而,在一次選拔人才的過程中,卻發生了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當時,唐玄宗爲了網羅天下賢才,下令讓朝中的大臣去舉薦有才能的人。宰相李林甫負責此事,他表面上迎合玄宗的旨意,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爲國家挑選出最優秀的人才。 李林甫此人,心胸狹隘,嫉妒賢能,一心只想鞏固自己的權勢。在選拔過程中,他故意刁難那些真正有才華、有抱負的人,設置種種障礙,使得他們無法脫穎而出。 而對於那些阿諛奉承、對他唯命是從的無能之輩,李林甫卻極力推薦。最終,當他向玄宗彙報選拔結果時,竟然大言不慚地說:“此次選拔,野無遺賢,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已經被選入朝中爲官,民間再無遺漏的賢才。” 唐玄宗聽了李林甫的話,起初還頗爲高興,以爲自己的國家真的已經人才濟濟。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治理出現了諸多問題,一些重要的事務因爲沒有真正的賢能之士來處理,而變得混亂不堪。這時,玄宗才漸漸意識到,李林甫所謂的“野無遺賢”不過是一場騙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真正的賢才。而那些爲了個人私利,矇蔽君主、打壓賢能的奸臣,最終只會給國家帶來災難。正如《論語》中所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只有選拔正直有才能的人,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而像李林甫這樣的奸臣,雖能一時得逞,但終究會被歷史所唾棄。 我們應當以史爲鑑,在當今社會,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在選拔人才時都應秉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讓真正的賢才能夠有用武之地,從而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野無遺賢-成語圖片

野無遺賢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