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不取

成語拼音

yī jiè bù qǔ

一介不取成語解釋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典故出處

《孟子·萬章上》其非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成語典故

丈夫心地光明,一介不取。★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

成語造句

他爲官清廉,對待不屬於自己的財物,哪怕分毫,也是一介不取。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張善的書生。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但自幼聰慧好學,心懷高遠的志向。 張善成年後,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在科舉考試中嶄露頭角,獲得了一個在縣衙當差的機會。他所在的縣衙,事務繁雜,官員之間的關係也頗爲微妙。 有一次,縣衙處理了一起富商的案件。這富商爲了逃避應有的懲罰,悄悄給負責此案的官員們送去了大量的金銀財寶。其他官員見錢眼開,紛紛收下了賄賂,唯有張善堅決拒絕。 他的同事們勸他:“張善啊,你何必如此固執,這錢財不拿白不拿,又沒人會知道。” 張善卻正色道:“爲官者,當公正廉潔,這些不義之財,我一介不取。若因一時的貪慾而迷失自我,日後如何能對得起百姓的信任,又如何能心安理得?” 又有一回,縣衙要採購一批物資。負責採購的官員與商家暗中勾結,擡高價格,從中謀取鉅額回扣。商家爲了拉攏張善,也給他送來了一份厚禮。張善嚴詞拒絕,並向縣令告發了此事。 因爲他的剛正不阿,張善在縣衙中遭到了其他官員的排擠和打壓。然而,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原則,不爲所動。 張善的名聲漸漸在民間傳開,百姓們對他稱讚有加。 後來,當地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糧食顆粒無收,百姓生活困苦。朝廷撥下了救災的款項和物資,然而在發放的過程中,又有一些官員試圖從中剋扣。張善挺身而出,親自監督發放,確保每一份救濟都能到百姓手中。 在他的努力下,當地百姓順利度過了災荒。 張善的一生,都秉持着“一介不取”的原則,無論面對多大的誘惑,都堅守着內心的清正廉潔。他的事蹟被後世傳頌,成爲了爲官者的楷模。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真正的君子,在利益面前,能夠堅守道德底線,不爲外物所動,保持內心的純淨和高尚。

一介不取-成語圖片

一介不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