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拍即合

成語拼音

yī pāi jí hé

一拍即合成語解釋

拍樂曲的段落,也稱打拍子。一打拍子就合於樂曲的節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關係,一下子就說到一起或結合在一起。

典故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八回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後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成語典故

既然我們一拍即合,所見略同,我也不瞞你。★陳登科《赤龍與丹鳳》第一部十八

成語造句

我們對於這個項目的規劃和想法竟然不謀而合,很快就一拍即合,決定馬上着手實施。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那是在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大亂。在一個名叫衛國的小諸侯國裏,有兩位胸懷大志的年輕人,一個叫李毅,一個叫王猛。 李毅出身貧寒,但勤奮好學,心懷天下,一心想要爲國爲民做出一番大事業。他熟讀兵法,對治國理政也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 王猛則出生於貴族之家,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着出色的謀略和組織能力。然而,他卻不滿家族內部的勾心鬥角和貴族們的奢靡生活,渴望能真正施展自己的才華,爲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毅和王猛在一場關於衛國未來發展的辯論會上相遇。李毅慷慨激昂地闡述着自己的觀點,主張通過改革政治制度、加強軍事訓練來提升衛國的實力,以抵禦周邊強國的威脅。王猛在臺下聽得頻頻點頭,心中對李毅的見解深表贊同。 等到王猛上臺發言,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竟然與李毅的想法不謀而合。辯論會結束後,王猛主動找到了李毅,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他們發現彼此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抱負,都渴望改變衛國弱小的現狀,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對於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他們的思路和想法也是驚人的一致。 於是,兩人決定攜手合作,共同爲衛國的未來努力。他們四處奔走,聯絡志同道合之士,積極向衛國國君進言獻策。 在他們的努力下,衛國國君終於被打動,開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李毅負責整頓軍紀,訓練士兵;王猛則致力於改革內政,整頓官場風氣。 經過多年的努力,衛國逐漸強大起來,不僅成功抵禦了周邊強國的侵略,還在諸侯中贏得了一定的聲譽。 李毅和王猛這對一拍即合的摯友,也成爲了衛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他們的故事傳頌千古,成爲了後人津津樂道的佳話。 這便是“一拍即合”的力量,當志同道合之人相遇,共同的理想和目標能夠讓他們迅速凝聚在一起,創造出驚人的成就。

一拍即合-成語圖片

一拍即合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