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視同仁
成語拼音
- yī shì tóng rén
一視同仁成語解釋
- 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典故出處
- 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同仁,篤近而舉遠。”
成語典故
- 警察卻不怕自行車,更不怕洋車和三輪兒。他們對洋車和三輪兒倒是一視同仁,一個不順眼就拳腳一齊來。★朱自清《回來雜記》
成語造句
- 在這個班級裏,老師對待每一位學生都竭盡全力提供幫助,真正做到了一視同仁,從不會因爲成績的差異而區別對待。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有一位備受尊敬的官員名叫李正。他所治理的郡縣,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秩序井然。
李正初到郡縣任職時,發現當地的權貴階層常常仗勢欺人,而普通百姓則備受欺壓,苦不堪言。他深知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必須得到改變,才能讓郡縣真正繁榮昌盛。
於是,李正開始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疾苦。無論是富有的商人,還是貧苦的農民,他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認真傾聽他們的訴求。
有一次,當地一位富商的兒子犯了法,富商試圖用錢財賄賂李正,希望能網開一面。然而,李正不爲所動,他嚴正地說道:“在我這裏,無論是誰,只要觸犯律法,都必須受到應有的懲處,我絕不會因爲財富和地位而有所偏袒。”最終,富商的兒子依法受到了懲罰。
又有一回,一位貧苦農民因爲交不起賦稅而面臨牢獄之災。李正經過詳細調查,發現是因爲當年天災,導致農民顆粒無收。他不僅免除了農民的賦稅,還發放了救濟糧,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在處理政務上,李正對於各種建議和意見,也都一視同仁。不論是官員的高談闊論,還是平民百姓的質樸之言,他都會認真思考,權衡利弊,只要是對郡縣有益的,他都會採納並推行。
在李正的治理下,郡縣的風氣煥然一新。權貴們不再敢肆意妄爲,百姓們也感受到了公平與正義。人們對李正的公正無私稱讚有加,郡縣也變得越來越繁榮。
李正的事蹟被傳頌開來,成爲了其他地方官員學習的榜樣。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視同仁”的真正含義,那就是不分厚薄,不分親疏,平等對待所有人,讓公平與正義的陽光普照每一個角落。
正如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李正正是秉持着這樣的信念,以一視同仁的態度治理郡縣,才贏得了百姓的衷心擁戴,成就了一番佳話。
一視同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