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絲半粟

成語拼音

yī sī bàn sù

一絲半粟成語解釋

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典故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粟孝敬父親,到要破費了父親的產業,實在不可自比於人。”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哪怕是一絲半粟的回報也從未主動爭取過。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小村莊,名叫清平村。這個村子裏的人們大多以務農爲生,過着簡單而平靜的生活。 村裏有一對夫妻,丈夫叫李福,妻子叫林氏。他們勤勞善良,每天都在田地裏辛勤勞作,期望能有一個好收成,讓日子過得寬裕些。 然而,這一年的天氣異常,先是春旱,接着又是夏澇,莊稼收成極差。李福和林氏看着田裏那稀稀拉拉的莊稼,心中滿是憂愁。家裏的存糧越來越少,他們不得不節衣縮食,每一頓飯都精打細算。 爲了能多一些糧食,李福四處尋找可以做零工的機會,林氏則在家中照顧老人和孩子,同時想盡辦法節省開支。 一天,李福在鄰村幫人幹活,幹完後,主人家給了他一些糧食作爲報酬。李福滿心歡喜地拿着這一點點糧食回家,心想這下可以讓家人多喫幾頓飽飯了。可當他回到家,卻發現家中已經斷糧,林氏和孩子們正餓着肚子等他歸來。 李福趕緊把糧食拿出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分配着這來之不易的食物。每個人都只分得一絲半粟,卻都感到無比滿足,因爲在這艱難的時刻,哪怕是一點點糧食,都顯得格外珍貴。 就在他們以爲日子會這樣一直艱難下去的時候,村裏來了一位官員。這位官員名叫張大人,他聽聞清平村受災嚴重,特地前來視察民情。張大人看到村民們的困苦生活,心中十分不忍。 他決定向上級申請救濟糧,幫助村民們度過難關。經過一番努力,救濟糧終於運到了清平村。村民們歡呼雀躍,對張大人感激涕零。 李福和林氏一家也領到了足夠的糧食,他們終於不再爲溫飽問題擔憂。經歷了這場磨難,他們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寧生活,也深知每一絲半粟都飽含着辛勤的汗水和他人的關愛。 從此,清平村的人們更加團結互助,努力耕種,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來。而“一絲半粟”這個詞,也成爲了他們銘記那段艱難歲月的象徵,提醒着後人要懂得珍惜,感恩生活中的點滴恩賜。

一絲半粟-成語圖片

一絲半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