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發

成語拼音

yī yán bù fā

一言不發成語解釋

一句話也不說。

典故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兒聽說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發,啼哭起來。”

成語典故

只見她一言不發,回手拔出那把刀來。★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七回

成語造句

他靜靜地坐在那裏,面對大家的詢問,始終一言不發,讓人摸不着頭腦。

成語故事

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有一位名叫楊修的才子,他聰明絕頂,才華橫溢,在曹操麾下爲官。 楊修爲人機敏,常常能洞察曹操的心思,然而這也爲他埋下了禍根。 有一次,曹操領軍出征,久攻不下,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曹操心中煩惱不已,但又不願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一天晚上,廚師爲曹操準備了一碗雞湯,曹操看到碗中的雞肋,心中感慨萬千。 這時,正好楊修前來詢問夜間的口令,曹操隨口說出“雞肋”二字。楊修聽到這個口令後,便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旁人不解,問楊修爲何如此。楊修自信地說道:“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今主公以雞肋爲口令,表明他心中已經有了退兵之意。”衆人聽了,覺得楊修所言有理,紛紛效仿收拾行裝。 曹操得知此事後,大爲震怒。他認爲楊修擅自揣測自己的心意,擾亂軍心,於是下令將楊修處死。 楊修之死,令人唏噓。其實在此之前,楊修已經多次因爲聰明外露而引起曹操的不滿。他總是在衆人面前炫耀自己能猜透曹操的心思,絲毫不懂得收斂。 在這亂世之中,爲人臣子,有時候需要懂得保持沉默,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而楊修恰恰沒有做到這一點,最終落得個悲慘的結局。 而在另外一處戰場上,有一位將領名叫趙雲。趙雲跟隨劉備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有一次,劉備在一場戰役中遭遇了重大挫折,心情極爲低落。衆將都在紛紛進言,有的主張繼續進攻,有的則主張撤退。而趙雲卻在一旁一言不發,他靜靜地觀察着局勢,思考着應對之策。 當劉備詢問趙雲的意見時,趙雲這才緩緩開口,提出了自己深思熟慮後的建議。他的建議有理有據,讓劉備豁然開朗,最終採納了他的策略,成功扭轉了戰局。 趙雲的一言不發,並非是他沒有想法,而是他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發言。他深知在局勢未明之前,過多的言語可能會導致混亂,甚至影響決策。 所以,“一言不發”並非總是消極的表現,有時它是一種智慧,一種等待時機的策略。在複雜的局勢中,懂得何時開口,何時保持沉默,是一種難得的人生智慧。

一言不發-成語圖片

一言不發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