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

成語拼音

yī guān qín shòu

衣冠禽獸成語解釋

穿戴着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爲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

典故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裏卻幹着種種令人不齒的勾當,簡直就是衣冠禽獸。

成語故事

在明朝時期,官服的規制極爲嚴格,不同的官職對應着不同的圖案紋飾。文官的官服繡禽,武官的官服繪獸。通過官服上的這些圖案,人們便能輕易分辨出官員的身份和品級。 當時,能穿上繡有禽或獸圖案官服的人,無一不是通過層層選拔、歷經寒窗苦讀或是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而獲得功名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心懷天下,立志爲百姓謀福祉,爲國家盡忠職守。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明朝的官場逐漸變得腐敗不堪。一些官員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利用手中的權力爲非作歹、魚肉百姓。他們不再關心民生疾苦,而是一心追逐個人的私利。這些人雖然身着繡有禽獸圖案的華麗官服,但其所作所爲卻如同禽獸一般兇殘和卑劣。 比如,有一位地方官員,初入仕途時,也曾滿懷雄心壯志,想要做出一番功績。但在權力和金錢的誘惑下,他漸漸迷失了自我。他開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強佔百姓的土地,甚至草菅人命。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卻又敢怒不敢言。 還有一位武官,本應保家衛國,卻在邊境與外敵勾結,私自放行敵軍,只爲換取鉅額的財富。他的背叛導致邊疆防線出現巨大漏洞,百姓生靈塗炭。 這些“衣冠禽獸”的惡行最終引起了民衆的強烈不滿和反抗。明朝的統治也因此變得搖搖欲墜。 到了後來,“衣冠禽獸”這個詞就不再是對官員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是成爲了對那些道德敗壞、行爲惡劣之人的貶稱。它提醒着人們,一個人的品德和行爲遠比外在的身份和服飾更加重要。我們不能被表面的光鮮所迷惑,而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警惕那些看似道貌岸然,實則心懷叵測的“衣冠禽獸”。

衣冠禽獸-成語圖片

衣冠禽獸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