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草附木

成語拼音

yī cǎo fù mù

依草附木成語解釋

原指鬼神有所依憑,擅作威福◇比喻憑藉他人勢力,爲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別人。

典故出處

五代·王周《巫廟》詩日既恃威福,歲久爲精靈,依草與附木,誣詭殊不經。”

成語典故

想必有那依草附木、冒着俺家名姓做這等事情的也不可知。★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

成語造句

他向來沒有真本事,只會在各種場合依草附木,巴結那些有權有勢的人。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國家戰亂頻繁,百姓生活困苦。有一個名叫李三的年輕人,出生於一個貧寒的農家。 李三自幼聰慧,但因家境貧寒,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長大後,他爲了生計,不得不四處奔波。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李三結識了一位當地有權有勢的官員王大人。王大人手握重權,在地方上呼風喚雨。李三深知,若能依附於王大人,自己或許能擺脫貧困的生活。於是,他開始頻繁地出現在王大人的身邊,對王大人百般奉承,竭盡所能地討好。 起初,王大人並未將李三放在眼裏。然而,李三卻不氣餒,他用盡心思,爲王大人解決了一些小麻煩,逐漸贏得了王大人的些許好感。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三憑藉着自己的機靈和對王大人的順從,成功地成爲了王大人身邊的一個小跟班。他依仗着王大人的權勢,在當地作威作福。原本善良樸實的李三,在權力和利益的誘惑下,逐漸迷失了自我。 當地的百姓對李三的行爲敢怒不敢言,因爲他們深知李三背後有王大人撐腰。而李三卻越發肆無忌憚,他不僅欺壓百姓,還收受賄賂,中飽私囊。 然而,好景不長。朝廷的局勢發生了變化,王大人因涉嫌貪污受賄被朝廷查處。失去了靠山的李三,瞬間陷入了困境。曾經那些被他欺壓的百姓紛紛站出來,指責他的罪行。 李三此時才如夢初醒,後悔不已。他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依草附木,靠攀附權貴獲取利益,最終只會落得悲慘的下場。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做人應當腳踏實地,憑藉自己的真本事和努力去追求成功,而不應像李三那樣依草附木,攀附權貴,否則一旦失去依靠,便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正如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只有自身強大,才能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立足。

依草附木-成語圖片

依草附木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