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芳餘烈

成語拼音

yí fāng yú liè

遺芳餘烈成語解釋

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業績。

典故出處

南朝·宋·傅亮《爲宋公修楚元王墓教》遺芳餘烈,奮乎百世。”

成語典故

學古訓以道積闕躬,招俊乿以列庶位,對揚天子之命,亦足襲說遺芳餘烈,報陛下矣。★元·姚燧《李平章畫像序》

成語造句

那些爲國家和人民英勇獻身的烈士,他們的事蹟永載史冊,讓後人銘記,其精神遺芳餘烈,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奮勇前行。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烈豪傑,他們的事蹟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歲月的天空。今天,讓我們回溯到一個遙遠的時代,去講述一段動人心絃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一個名叫衛國的小國中,有一位名叫衛鞅的志士。衛鞅心懷大志,一心想要改變衛國貧弱的局面,使國家強大,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衛國的國君昏庸無能,對衛鞅的治國良策置若罔聞。衛鞅深知,在衛國難以施展自己的抱負。於是,他毅然離開衛國,前往秦國。 當時的秦國,雖然國力不算弱小,但也面臨着諸多問題。秦孝公即位後,決心勵精圖治,廣納賢才。衛鞅來到秦國後,得到了秦孝公的賞識和重用。 衛鞅在秦國推行了一系列的變法改革,廢除了舊有的貴族特權,實行軍功爵制,鼓勵百姓耕種和作戰。這些改革措施觸犯了許多貴族的利益,他們紛紛反對衛鞅,甚至試圖暗殺他。 但衛鞅毫不畏懼,他堅信自己的變法能夠讓秦國強大起來。在秦孝公的堅定支持下,衛鞅的變法得以順利推行。經過多年的努力,秦國的國力日益強盛,軍隊戰鬥力大增。 在與其他諸侯國的戰爭中,秦國屢屢獲勝,疆土不斷擴大。衛鞅的功績被百姓傳頌,他的名字成爲了秦國強大的象徵。 然而,秦孝公去世後,那些曾經被衛鞅得罪的貴族們開始報復。他們誣陷衛鞅謀反,新即位的國君在壓力之下,下令逮捕衛鞅。 最終,衛鞅慘遭車裂之刑。但他所推行的變法卻被秦國延續下去,爲秦國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衛鞅雖然身死,但他的精神和功績永遠留在了秦國的歷史中。他的改革舉措如同遺芳餘烈,影響着後世的一代又一代。他的勇敢、智慧和堅定,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楷模。 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評價:“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昂,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然而,儘管衛鞅有其不足之處,但他對秦國的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衛鞅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爲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們的遺芳餘烈,將永遠被銘記。

遺芳餘烈-成語圖片

遺芳餘烈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