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恨終天
成語拼音
- yí hèn zhōng tiān
遺恨終天成語解釋
- 指終身感到悔恨。
典故出處
- 佩蘅子《吳江雪》第十六回則我之身雖死猶幸,他日殉節,庶有名目。但恐辱抹爹孃,害他涉險,計不出此,遺恨終天矣!”
成語典故
- 洪仁玕後來談到這遺恨終天的事件時指出,‘安慶一失,沿途至天京之城相繼陷落不可復守矣。’★《歷史研究》1976年第6期
成語造句
- 他在事業即將成功之際遭遇意外,未能達成目標,自此遺恨終天。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令人感慨萬千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個動盪的年代,國家紛爭不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有一位名叫李嶽的將軍,他出身貧寒,但自幼心懷壯志,立志要爲國家和百姓建立功勳,帶來和平與安寧。李嶽憑藉着自身的英勇和智慧,在戰場上屢立戰功,很快便聲名遠揚。
然而,就在國家面臨一場關乎存亡的重大戰役時,李嶽卻遭遇了不公的待遇。朝廷中的奸臣嫉妒他的功績,故意在糧草供應和援兵調配等方面給他使絆子,導致李嶽的軍隊陷入了極度困境。
儘管如此,李嶽和他的將士們依然頑強抵抗敵軍的進攻。在那血雨腥風的戰場上,李嶽身先士卒,奮勇殺敵,試圖力挽狂瀾。但無奈敵衆我寡,局勢越來越不利。
最終,這場戰役以失敗告終。李嶽滿懷悲憤,他深知這場失敗並非因爲將士們的無能,而是奸臣的陷害和朝廷的昏庸。然而,一切都已無法挽回,國家的領土淪陷,百姓遭受着更加深重的苦難。
李嶽在戰後被革去軍職,流放到邊遠之地。他心中充滿了對國家前途的憂慮和對自己未能完成使命的悔恨。在流放的日子裏,他常常夜不能寐,望着天空長嘆。
多年後,國家的局勢愈發糟糕,外敵入侵更加頻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此時的李嶽,雖然年事已高,身體也每況愈下,但他那顆愛國之心依然熾熱。
他曾多次向朝廷上書,請求重新啓用自己,讓他能夠再次爲國家效力,抵禦外敵。然而,那些奏摺都如石沉大海,沒有得到任何迴應。
最終,李嶽在鬱鬱寡歡中離世。他到死都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未能爲國家和百姓帶來安寧,留下了遺恨終天。
李嶽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哀嘆,他的遺恨也讓後人深刻反思,一個國家若不能任人唯賢,若充滿了奸佞小人,那將會帶來怎樣的災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個故事也在不斷地提醒着後人,要以史爲鑑,珍惜和平,避免重蹈覆轍。
遺恨終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