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殺止殺
成語拼音
- yǐ shā zhǐ shā
以殺止殺成語解釋
- 用嚴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典故出處
- 《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以殺去殺,雖殺可也。”
成語典故
- 蓋聞以殺止殺,聖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無所成。★明·劉基《擬連珠》
成語造句
- 戰爭年代,局勢混亂,有時候人們被迫採用極端的手段,以爲能以殺止殺,但最終卻發現這隻會帶來更多的仇恨和災難。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長期處於戰亂之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這個國家的邊境地區時常受到周邊遊牧民族的侵擾,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朝廷多次派兵抵禦,但效果不佳。因爲這些遊牧民族來去如風,難以捉摸。
國內的局勢也十分動盪,一些不法之徒趁機興風作浪,打家劫舍,使得社會秩序混亂不堪。百姓們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名叫李將軍的將領挺身而出。李將軍深知,對於這些窮兇極惡之徒,常規的手段已經無法奏效。他決定採取以殺止殺的策略。
李將軍率領他的精銳部隊,對那些不法之徒和入侵的遊牧民族展開了無情的打擊。他的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猛,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
在一次戰鬥中,李將軍的軍隊遭遇了一夥極其兇殘的強盜。這些強盜不僅搶劫財物,還殺害無辜百姓,手段極其殘忍。李將軍沒有絲毫猶豫,下令全力進攻。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強盜們被全部殲滅,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還有一次,邊境的遊牧民族再次來襲。李將軍親自率領大軍迎敵。在戰場上,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他的軍隊在他的激勵下,士氣高昂,殺得遊牧民族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然而,李將軍的以殺止殺策略也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爲他的手段過於殘忍,會引發更多的仇恨和反抗。但李將軍堅信,在當時的情況下,唯有以雷霆手段,才能迅速平息戰亂,讓百姓過上安寧的生活。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將軍的策略逐漸取得了成效。國內的不法之徒被肅清,邊境的遊牧民族也不敢輕易來犯。國家逐漸恢復了和平與穩定,百姓們終於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李將軍的以殺止殺雖然手段強硬,但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確實起到了止戈爲武、安定社會的作用。然而,這種方法並非長久之計,真正的長治久安還需要依靠仁政和法治的結合,才能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以殺止殺-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