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草附木
成語拼音
- yǐ cǎo fù mù
倚草附木成語解釋
-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權勢的人。②指精靈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典故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洪教頭道‘大官人只因好習槍棒,往往流配軍人都來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槍棒教師,來投莊上,誘些酒食錢米。’”
成語典故
- 因此到所在,人多倚草附木,成行逐隊來皈依他,義聲赫然。★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九
成語造句
- 他沒有真本事,在這行裏總是想盡辦法倚草附木,攀附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以此謀取利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社會中,各種人物命運交織,權謀爭鬥此起彼伏。有一個名叫張正的小人物,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父母皆是普通的農民,每日辛勤勞作卻僅能維持溫飽。
張正自小聰慧,但因家境貧寒,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成年後,他離開家鄉,決心在繁華的城鎮中謀求一份生計。初來乍到,他無依無靠,只能在街頭巷尾做些零工,生活過得十分艱難。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正結識了一位當地的富商王貴。王貴家財萬貫,在城中有着廣泛的人脈和生意。張正深知與王貴結交的重要性,於是使出渾身解數,百般討好王貴。王貴起初並未將張正放在眼裏,但張正的殷勤和順從逐漸贏得了他的一些好感。
張正如同找到了一棵大樹,緊緊地依附在王貴身旁。他替王貴跑腿辦事,處理一些瑣碎卻又不爲人注意的事務。漸漸地,王貴對張正越發信任,開始讓他參與一些小生意的打理。
然而,張正的野心遠不止於此。他利用王貴的名聲和人脈,在外面狐假虎威,欺壓一些弱小的商戶。不少人忌憚王貴的勢力,對張正敢怒不敢言。
隨着時間的推移,王貴的生意遭遇了一場重大的危機。他的競爭對手聯合起來,對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打擊,致使他的產業陷入困境。在這艱難時刻,張正卻沒有選擇與王貴共同面對,而是迅速尋找新的靠山。
他轉而投靠了城中的一位官員劉大人。劉大人位高權重,張正再次施展他的諂媚之術,很快得到了劉大人的賞識。他在劉大人面前搬弄是非,誣陷王貴,使得王貴的處境愈發艱難。
可張正沒有料到,劉大人並非良善之輩。劉大人利用完張正後,便將他一腳踢開。此時的張正,聲名狼藉,再無人願意接納他。
張正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笑柄,他那倚草附木、見風使舵的行徑,最終讓他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這個故事也警示着後人,做人應當正直獨立,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才能去謀求發展,而不是像張正這樣,一味地倚草附木,最終只能是自食惡果。
倚草附木-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