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不生財

成語拼音

yì bù shēng cái

義不生財成語解釋

主持正義者不苟取財物。亦作義不生財,慈不主兵。”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商人若過於堅守道義,在某些不擇手段的競爭環境中,可能會面臨困境,真應了那句“義不生財”。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李義的商人,他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商業城鎮。 李義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勤勞和聰明才智,逐漸積累了一些財富,並開了一家頗具規模的商鋪。然而,與其他商人不同的是,李義始終堅守着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 有一次,城中遭遇了嚴重的旱災,糧食緊缺,價格飛漲。其他商人紛紛囤積居奇,想要藉此機會大發橫財。但李義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他不僅沒有趁機擡高糧價,反而以平價將自己庫存的糧食出售給百姓。有人勸他說:“如今是賺錢的大好時機,你何必如此?”李義正色道:“我雖爲商人,但不能在百姓受苦時,只顧自己發財。這種不義之財,我堅決不取。” 又有一回,李義得到了一批珍貴的絲綢。當時,市場上對這種絲綢的需求極大,價格也被炒得極高。一些不法商人甚至以次充好,謀取暴利。李義的夥計們也建議他稍微降低絲綢的品質,以增加利潤。可李義嚴詞拒絕:“做生意要講誠信,我們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失去信譽。”最終,李義憑藉着優質的絲綢和良好的口碑,贏得了更多顧客的信賴。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義的生意看似沒有像那些唯利是圖的商人那樣迅速暴富,但他的聲譽卻在當地越來越高。百姓們都願意到他的店裏購物,因爲他們知道李義是一個講道義的商人。 在一次與外地商人的貿易中,李義遭遇了對方的欺詐,損失了一大筆錢財。他的家人和朋友都爲他感到不值,認爲他太過於堅守道義,纔會喫虧。但李義卻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原則,他說:“雖然這次我遭受了損失,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道義,終會有回報。” 不久之後,一位朝廷的官員聽聞了李義的事蹟,對他的品德讚賞有加。在朝廷採購物資時,這位官員特意指定李義的商鋪爲供應商。這不僅讓李義彌補了之前的損失,還讓他的生意更上一層樓。 經過多年的經營,李義雖然沒有成爲鉅富,但他過上了富足而安穩的生活,並且深受人們的尊敬。他的故事也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爲了人們口中“義不生財”的典範。人們明白了,真正的財富並非僅僅來源於金錢的積累,更在於內心的堅守和良好的聲譽。

義不生財-成語圖片

義不生財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