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筆先

成語拼音

yì zài bǐ xiān

意在筆先成語解釋

指寫字畫畫,先構思成熟,然後下筆。

典故出處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成語典故

所謂沈鬱者,意在筆先,神餘言外。★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

成語造句

創作這幅畫作時,他構思良久,胸有成竹,真正做到了意在筆先,所以整個畫面佈局精妙,線條流暢。

成語故事

在我國古代的書畫藝術領域,有一位名叫趙孟頫的大家。 趙孟頫出身於宋朝宗室,卻在元朝爲官。他的才華橫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尤其是他的書法和繪畫,更是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境界。 有一次,趙孟頫應友人之邀,爲其創作一幅山水畫。在動筆之前,他並沒有急於揮毫潑墨,而是獨自一人在書房中靜坐沉思。他閉上眼睛,腦海中浮現出山川的壯麗景色:巍峨的高山、奔騰的溪流、茂密的森林、變幻的雲霧……他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神韻和節奏,彷彿自己已經置身於那片山水之間。 經過長時間的構思和醞釀,趙孟頫終於胸有成竹。他睜開眼睛,拿起筆,蘸滿墨汁,毫不猶豫地在紙上揮灑起來。他的筆觸流暢自如,線條剛柔並濟,墨色濃淡相宜。每一筆、每一劃都恰到好處,彷彿不是他在刻意描繪,而是山水自然地流淌於他的筆端。 當畫作完成時,衆人皆驚歎不已。這幅畫不僅展現了山水的美麗景色,更傳遞出一種深邃的意境和情感。有人好奇地問趙孟頫:“先生作畫如此精妙,可有什麼祕訣?”趙孟頫微微一笑,說道:“意在筆先。作畫之前,必先在心中構思成熟,明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境和情感,然後再動筆,方能一氣呵成,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 正如古人所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藝術創作中,“意在筆先”是一種重要的原則。只有在心中有了清晰的構思和立意,才能在創作過程中避免盲目和混亂,使作品具有靈魂和生命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傑出的藝術家都深知“意在筆先”的道理。比如王羲之在書寫《蘭亭序》時,心中先有了對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慨的深刻領悟,纔有了那筆走龍蛇、神韻天成的書法佳作;顧愷之在繪製《洛神賦圖》時,先在心中構想出了曹植與洛神之間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纔有了那幅傳世之作。 “意在筆先”這一成語,不僅適用於藝術創作,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樣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無論是制定計劃、解決問題,還是進行創新和創造,只有先明確目標和方向,做好充分的準備和思考,才能更加順利地達成預期的效果。

意在筆先-成語圖片

意在筆先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