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風弄月

成語拼音

yín fēng nòng yuè

吟風弄月成語解釋

舊指文人寫作或朗誦以風月等自然景色爲題材的作品。現多形容作品空虛無聊。

典故出處

唐·範傳正《李翰林白墓誌銘》吟詠風月,席天幕地,但貴其適所以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成語典故

於是曹雪芹平靜地說繡春,你別以爲我們詩社裏,都是吟風弄月,無病呻吟。”★高陽《曹雪芹別傳》

成語造句

他總是沉迷於一些無病呻吟的文字創作中,整天只知道吟風弄月,卻沒有關注現實生活的深刻內涵。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宋朝時期,有一位文人叫朱熹。他一生致力於儒學的研究和傳播,對社會的道德規範和人們的行爲準則有着深刻的思考。 當時,有一些文人墨客,他們整日沉醉於風花雪月之中,不關心國家大事,不思考民生疾苦。他們的詩作大多隻是吟風弄月,描繪自然的美景,抒發個人的閒情逸致。 朱熹對這種現象深感憂慮。他認爲,作爲文人,應當有更崇高的使命和責任,應當以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力量,而不是僅僅沉迷於虛幻的美好和個人的情感世界。 在一次講學中,朱熹痛心疾首地說道:“如今有些文人,只知吟風弄月,卻不知世間尚有諸多疾苦等待着我們去關注,去解決。如此行徑,實在是辜負了讀書人的身份和使命。” 有一位年輕的書生,名叫李華。他原本也熱衷於吟風弄月的詩詞創作,覺得這樣的作品能夠展現自己的才情。然而,當他聽到朱熹的這番言論後,深受觸動。 李華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單純地追求吟風弄月,不過是在逃避現實,是對自己和社會的不負責任。於是,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創作方向,深入民間,瞭解百姓的生活,用自己的筆去反映社會的真實面貌,去呼籲人們關注那些被忽視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努力,李華的作品不再是空洞的風花雪月,而是充滿了對社會的關懷和對人民的同情。他的詩詞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也激勵了更多的文人重新審視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表面的美好和虛幻的享受,而應該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沉的責任感。吟風弄月固然可以帶來一時的愉悅,但只有關注現實,爲社會的進步付出努力,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

吟風弄月-成語圖片

吟風弄月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