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食菽
成語拼音
- yǐn shuǐ shí shū
飲水食菽成語解釋
- 形容生活清苦。同飲水啜菽”。
典故出處
- 無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他出身貧寒,即便生活艱苦,每日也只能飲水食菽,但依舊心懷樂觀,努力奮鬥。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趙括的年輕人。他出生於一個武將世家,自幼熟讀兵書,談論起兵法來滔滔不絕,就連他的父親趙國名將趙奢也難不倒他。
然而,趙奢深知自己兒子的弱點。趙括雖能將兵法倒背如流,但從未有過實戰經驗,且爲人驕傲自滿,不懂得靈活應變。
當時,秦國與趙國在長平展開了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趙國起初派老將廉頗爲主帥。廉頗深知秦軍強大,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戰略,以守爲攻,試圖拖垮秦軍。這一策略雖然讓趙軍在戰場上處於被動防守的局面,但也有效地遏制了秦軍的進攻勢頭。
可是,趙王卻對廉頗的戰略感到不滿,認爲這樣下去趙國的國力將難以支撐。此時,趙括主動請纓,聲稱自己能夠迅速擊敗秦軍,改變戰局。趙王聽信了趙括的豪言壯語,決定用趙括替換廉頗。
趙括上任後,立即改變了廉頗的戰略,盲目地主動出擊。秦軍將領白起深知趙括的弱點,故意佯裝敗退,誘敵深入。趙括不知是計,率領趙軍一路追擊,陷入了秦軍的重重包圍之中。
被圍的趙軍糧草斷絕,士兵們飢餓難耐。他們起初還能勉強尋找一些野菜、野果充飢,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能找到的食物越來越少。最終,士兵們只能飲水食菽,靠着喝生水、喫豆子艱難度日。
在這種絕境之下,趙括多次組織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最終,趙括在戰鬥中被秦軍射死,四十多萬趙軍投降後被秦軍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之戰的失敗,讓趙國的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而趙括空有理論,卻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兵法,最終導致了這場慘烈的失敗。這個故事也警示後人,切不可紙上談兵,要注重實踐,實事求是,否則就可能像趙括一樣,落得個悲慘的結局。
飲水食菽-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