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機立斷

成語拼音

yìng jī lì duàn

應機立斷成語解釋

猶言當機立斷。形容在緊要關頭處事果斷。

典故出處

漢·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複雜多變的局勢,他沒有絲毫猶豫,迅速做出判斷,應機立斷,採取了有效的行動,最終成功解決了問題。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變幻莫測。 有一個名叫李牧的將領,負責守衛趙國的邊疆。他所鎮守的地區經常受到匈奴的侵擾,百姓苦不堪言。李牧深知匈奴騎兵的厲害,他們來無影去無蹤,機動性極強。 起初,李牧採取了堅守防禦的策略。他命令士兵們加強城牆的防禦工事,囤積糧草,訓練士卒。每當匈奴來襲,他便下令緊閉城門,堅守不出。這樣的策略使得匈奴幾次進攻都無功而返,但趙國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卻認爲李牧膽小怯戰,紛紛向趙王進讒言。趙王聽信了這些讒言,將李牧召回,另派了一位將領去接替他。 新上任的將領急於立功,每當匈奴來犯,他便應敵出戰。然而,匈奴騎兵兇猛剽悍,趙軍在野戰中屢屢失利,損失慘重,邊疆的百姓更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趙王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新啓用李牧。李牧回到邊疆後,依舊按照自己原先的策略行事。經過幾年的精心準備,李牧認爲時機已經成熟。 一日,匈奴又大舉進犯。李牧先是佯裝敗退,故意丟棄了一些糧草和物資,匈奴見狀大喜,以爲趙軍依舊軟弱可欺,便長驅直入。李牧看準時機,應機立斷,指揮早已埋伏好的趙軍主力從兩翼殺出,將匈奴大軍包圍。這一戰,趙軍大獲全勝,斬殺匈奴十餘萬騎,匈奴元氣大傷,此後十多年不敢再靠近趙國邊境。 李牧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關鍵就在於他能夠審時度勢,等待最佳的時機,然後應機立斷,果斷出擊。這也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我們要有耐心和智慧去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就要毫不猶豫地做出決斷,才能取得成功。

應機立斷-成語圖片

應機立斷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