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成語拼音
- yīng qí míng yǐ,qiú qí yǒu shēng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成語解釋
- 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典故出處
-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成語典故
- 《詩經》上說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們正是處在這種時候。★毛澤東《斯大林是中國人民的朋友》
成語造句
- 在這廣袤的世界中,許多孤獨的靈魂都渴望着交流,正如“嚶其鳴矣,求其友聲”,他們期盼能找到與自己心靈契合的摯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子產的人。他是鄭國的一位傑出政治家和思想家。
子產治理鄭國期間,鄭國面臨着諸多的挑戰和困難。周邊的諸侯國虎視眈眈,國內也存在着各種矛盾和問題。然而,子產心懷壯志,一心想要讓鄭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
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子產深知單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他明白“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的道理,積極尋求志同道合之人的幫助和支持。
他廣納賢才,不論出身貴賤,只要有真才實學和爲國爲民之心,他都願意接納和任用。其中有一位名叫然明的謀士,原本只是一個地位卑微之人,但子產發現了他的才華和智慧,毅然將他招致麾下。
子產還時常深入民間,傾聽百姓的聲音。他明白百姓的訴求就如同那渴望找到知音的鳴叫聲,而自己作爲治理者,應當成爲迴應他們呼聲的友聲。
有一次,鄭國發生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的莊稼顆粒無收,生活陷入了極度的困境。子產心急如焚,他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幕僚和賢能之士,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提出了一些短視且自私的建議,認爲應當加重賦稅,以充實國庫,應對危機。然而,子產堅決反對,他深知這種做法無異於飲鴆止渴,只會讓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從而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
經過反覆的商討和權衡,子產最終採納瞭然明等人提出的一系列惠民政策。他們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同時,組織百姓興修水利,以抵禦未來可能出現的旱災。
在子產和他的朋友們的共同努力下,鄭國逐漸走出了困境,國家日益富強,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子產的故事傳頌千古,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的真諦。他明白,在追求偉大目標的道路上,唯有廣結良友,傾聽各方聲音,才能匯聚衆人的智慧和力量,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