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聲蛙躁

成語拼音

yíng shēng wā zào

蠅聲蛙躁成語解釋

蒼蠅、青蛙無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無病呻吟的詩文。

典故出處

清·錢謙益《〈範璽卿詩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蠅聲蛙躁,追配古人,儷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脣拭舌,訾議其短長,蜉蝣撼大樹,斯可爲一笑已矣。”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夏日的夜晚,草叢中總是傳來各種聲響,那不知疲倦的蟲鳴,彷彿是一羣蠅聲蛙躁的傢伙在爭相展示自己的存在。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書生,一位名叫李賢,另一位名叫王才。 李賢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爲人謙遜有禮,心懷大志。他一心想要通過科舉考試,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而王才呢,雖也讀過一些書,但其心胸狹隘,嫉妒心極強,總是想着如何投機取巧,獲取功名。 一次,鎮裏舉行了一場詩詞大會,以選拔有才華的文人。李賢憑藉着紮實的文學功底和出衆的才華,在大會上大放異彩,贏得了衆人的讚賞和尊重。王才見此情景,心中充滿了嫉妒和怨恨,他覺得李賢搶走了本應屬於他的風頭。 從那以後,王才便四處散佈謠言,惡意中傷李賢。他在街頭巷尾對人們說李賢的詩詞是抄襲而來,還編造了許多莫須有的罪名。一時間,小鎮上謠言四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開始對李賢產生了懷疑和誤解。 然而,李賢並未被這些謠言所困擾,他依然專心讀書,準備科舉。王才見自己的陰謀未能得逞,愈發氣急敗壞。他開始更加瘋狂地詆譭李賢,其言辭就像夏日裏的蠅聲蛙躁,令人心煩意亂。 終於,科舉考試的日子來臨了。李賢憑藉着真才實學,在考場上發揮出色,一舉高中。而王才卻因平時不努力,學識淺薄,名落孫山。 李賢高中之後,被任命爲當地的官員。他清正廉潔,一心爲民,深受百姓的愛戴。而王才依舊整日無所事事,繼續他那蠅聲蛙躁的行徑,最終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王才這樣蠅聲蛙躁、心胸狹隘之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反而會因爲自己的惡行而被人們所唾棄。而像李賢這樣堅守正道、才華出衆之人,即便會遭遇一時的困境,最終也能憑藉自身的努力和才華,獲得成功和尊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爲人應當正直善良,憑藉真本事去追求自己的目標,而非像蠅聲蛙躁般胡亂作爲。

蠅聲蛙躁-成語圖片

蠅聲蛙躁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