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人斤斫
成語拼音
- yǐng rén jīn zhuó
郢人斤斫成語解釋
- 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藝。同郢匠揮斤”。
典故出處
- 唐·劉禹錫《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詩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這木雕工藝之精妙,讓人不禁想起那傳說中的郢人斤斫,彷彿每一刀都蘊含着無盡的匠心與神韻。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郢都,是一個繁華熱鬧且人才輩出的地方。
郢都有一位技藝超羣的工匠,名叫石。石的木工手藝堪稱一絕,尤其是他斧鑿的功夫,更是出神入化,無人能及。
有一天,石的好友郢人前來拜訪。郢人站在石正在雕琢的木件前,仔細地端詳着石的手藝,眼神中充滿了敬佩。
石正拿着斧頭,對着一塊巨大的木材比劃着,似乎在構思着如何下手。郢人在一旁靜靜地看着,突然說道:“石兄,我覺得此處應當削去一些。”說着,郢人用手指了指木材的一個部位。
石聽了,毫不猶豫地揮動斧頭砍了下去,那動作乾淨利落,不差分毫。每一次石的斧鑿落下,郢人總能恰到好處地指出下一個需要雕琢的地方,而石也總能精準地按照郢人的指示進行操作。
他們二人配合得天衣無縫,彷彿心有靈犀一般。旁人見了,都忍不住嘖嘖稱奇。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久之後,郢人不幸染病去世。從此,石再也沒有找到像郢人那樣能夠與他如此默契配合,能夠如此精準地理解他的心思和技藝的夥伴。
石時常懷念與郢人一起工作的時光,那是一種純粹的、心領神會的交流,是對技藝的極致追求和完美呈現。可如今,即使他依舊擁有精湛的技藝,卻再也無法重現曾經與郢人合作時的那種酣暢淋漓和精妙絕倫。
後來,人們說起這段故事,便用“郢人斤斫”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配合默契、相得益彰的高超技藝或者合作關係。它也讓後人明白,真正的知音難覓,那種心靈相通、配合無間的默契是何等珍貴。正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一旦失去,便再難尋覓。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文人墨客、工匠藝人都渴望能有這樣的知音夥伴,能在自己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給予最精準的理解和支持。但往往,這種理想的狀態可遇而不可求,正因如此,“郢人斤斫”的故事才更顯得彌足珍貴,令人嚮往和感嘆。
郢人斤斫-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