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篲救火

成語拼音

yōng huǐ jiù huǒ

擁篲救火成語解釋

指方法不當,事必不成。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熊熊大火時,他那種盲目衝動的行爲無異於擁篲救火,不僅無法撲滅火焰,反而讓火勢愈發兇猛。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名叫陳國。陳國土地肥沃,百姓們大多過着平靜而安寧的生活。然而,有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打破了這份平靜。 這一年,陳國遭遇了罕見的大旱。驕陽似火,炙烤着大地,河流乾涸,莊稼枯萎。百姓們心急如焚,紛紛祈求上蒼降雨,拯救這片乾涸的土地。 陳國的國君陳王,心急如亂麻,爲了緩解旱情,他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可是,這些舉措對於緩解旱情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就在衆人一籌莫展之際,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站了出來。他向陳王進言道:“大王,如今旱情如此嚴重,我們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上蒼降雨。臣聽聞,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座高山,山上有一位據說能呼風喚雨的仙人。或許我們可以派人前往,懇請仙人相助。” 陳王聽了,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便立即派遣一隊人馬,帶着豐厚的禮品,前往那座高山尋找仙人。 然而,這隊人馬歷經千辛萬苦,到達高山後,卻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仙人。他們空手而歸,旱情依然沒有得到任何緩解。 此時,陳國的百姓們已經陷入了極度的困境。一些不法之徒趁機興風作浪,搶奪財物,社會秩序變得混亂不堪。 陳王見此情形,愈發焦慮。他又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中一位名叫張正的大臣提出了一個極端的建議:“大王,如今局勢危急,我們不如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以祈求神靈的庇佑。” 陳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便採納了張正的建議。於是,陳國上下開始籌備這場浩大的祭祀。百姓們被要求貢獻出家中僅存的財物,用於購買祭祀用品。 然而,這樣的舉動並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旱情依舊,百姓們的生活更加困苦。 就在這時,一位智者名叫王睿的人站了出來。他對陳王說道:“大王,您如今的做法無異於擁篲救火。所謂擁篲救火,就是抱着柴草去救火,只會讓火勢越來越大。我們應該採取實際有效的措施,比如組織百姓興修水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不是寄希望於那些虛無縹緲的祭祀和求仙。” 陳王聽了王睿的話,如夢初醒。他立即停止了荒唐的祭祀活動,組織百姓們挖掘水井,疏通河道,引水源灌溉農田。 經過衆人的不懈努力,終於迎來了一場及時雨。旱情逐漸緩解,莊稼重新煥發生機,陳國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與安寧。 從此以後,陳王吸取了這次的教訓,不再盲目行事,而是注重實際,以民爲本,使得陳國日益強盛。而“擁篲救火”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後世用來告誡人們,做事要採用正確有效的方法,不能採用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擁篲救火-成語圖片

擁篲救火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