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嘴花脣

成語拼音

yóu zuǐ huā chún

油嘴花脣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油滑虛浮。

典故出處

清·李玉《清忠譜·創祠》日日假忙,說道某鄉紳叫管家來邀;時時搗鬼,說道某官府着農民相召。止不過油嘴花脣,無非要騙人錢鈔。”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那巧言令色的樣子,總是讓人覺得不可靠,分明就是油嘴花脣。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城鎮裏,有一個名叫張三的年輕人。張三生得一副機靈模樣,頭腦也頗爲靈活,可就是心思沒用到正途上。 張三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靠着一張能說會道的嘴,在街頭巷尾混日子。他總是巧舌如簧,能把黑的說成白的,死的說成活的。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外地商人,帶着一批珍貴的貨物準備出售。張三得知後,立刻湊了上去,滿臉堆笑,對商人一陣吹捧,嘴裏盡是些天花亂墜的好話。商人初來乍到,被張三的熱情和言辭所迷惑,以爲遇到了好心人。張三見商人放鬆了警惕,便開始巧言令色,誇大貨物的瑕疵,壓低價格。商人在張三的油嘴花脣之下,竟糊里糊塗地以低價將貨物賣給了他。 然而,張三的這種行徑終究引起了衆人的不滿。大家紛紛指責他坑蒙拐騙,不道德。但張三卻不以爲意,依舊我行我素。 又有一回,鎮裏要舉行一場重要的祭祀活動。大家都在爲活動精心準備,忙得不亦樂乎。張三卻在一旁說三道四,憑着他的那張口,把大家的努力說得一文不值。有人忍不住質問他:“你光會說,自己又不幫忙做事,有何資格評頭論足?”張三卻振振有詞地狡辯起來。 久而久之,張三在鎮裏聲名狼藉。人們見到他都避而遠之,生怕被他的油嘴花脣所騙。而張三自己,也因爲失去了大家的信任,生意做不成,朋友也沒有,最終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困境。 正如古人云:“巧言令色,鮮矣仁。”張三的油嘴花脣雖然能在一時得逞,但終究無法長久,還落得個衆叛親離的下場。這個故事也警示着我們,做人應當真誠實在,靠真本事和良好的品德立足於世,而不是憑藉油嘴滑舌、花言巧語來謀取私利。

油嘴花脣-成語圖片

油嘴花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