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難分

成語拼音

yǒu kǒu nán fēn

有口難分成語解釋

分分辯。有嘴難分辯。形容難分辯清楚。

典故出處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一折直着我有口難分,進推無門。”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這場混亂的爭論中,他百口莫辯,明明自己有理,卻有口難分。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個相鄰的商戶,分別是張家和李家。張家以經營綢緞生意爲主,家境殷實;李家則從事茶葉買賣,也算是小有所成。 這兩家平日裏相處還算和睦,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卻打破了這份平靜。 有一天,李家進了一批新的茶葉,準備在第二天的集市上大展拳腳。可就在當天夜裏,李家存放茶葉的倉庫竟然遭了賊,大批珍貴的茶葉不翼而飛。李家主人焦急萬分,四處尋找線索。 就在這時,有人悄悄告訴李家主人,說在案發當晚,看到張家的小兒子在李家倉庫附近徘徊。李家主人聽後,心中不禁起了疑,立刻找上張家理論。張家主人聽聞此事,自然是極力否認,聲稱自己的兒子絕不可能做出這種偷雞摸狗之事。 可李家主人堅信自己得到的消息,一口咬定就是張家兒子偷了茶葉。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得不可開交。這一鬧,整個小鎮都知道了這件事,衆人議論紛紛。 張家覺得自己蒙受了不白之冤,想要找出證據證明自家的清白,可一時之間又無從下手。李家則因爲損失慘重,心急如焚,非要張家給個說法。 鎮上的長者們聽聞此事,紛紛前來調解。然而,雙方都情緒激動,根本聽不進勸告。 就在這僵持不下之際,一位路過此地的官員聽聞了此事。他決定親自徹查,還雙方一個公道。經過一番明察暗訪,官員終於找到了真正的盜賊,原來是一個流竄作案的慣犯。 真相大白之後,張家終於得以洗清冤屈。可此前的種種爭吵和誤會,卻讓兩家關係出現了難以彌補的裂痕。 張家主人雖然心中委屈,但也明白此事對李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想要緩和關係,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李家主人也爲自己的魯莽和衝動感到懊悔,可礙於面子,也難以開口道歉。 最終,兩家陷入了一種有口難分的尷尬境地,明明心中都有和解之意,卻因爲之前的激烈衝突和誤會,不知如何表達,只能任由關係日漸疏遠。這個故事警示着人們,在面對事情時,切不可盲目衝動,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有口難分-成語圖片

有口難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