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識之士

成語拼音

yǒu shí zhī shì

有識之士成語解釋

具有才能和遠見卓識的人。

典故出處

漢·劉向《說苑·善說》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爲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萬歲之後,廟堂必不血食矣。”

成語典故

有識之士皆謂陛下厭聞人言,意輕邊事,其兆見於此矣。★宋·蘇軾《朝辭赴定州狀》

成語造句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時代,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而那些有識之士總能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提出獨到的見解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風雲變幻,朝代更迭。在每一個關鍵的時刻,總有一些挺身而出、目光敏銳、心懷天下的人物,他們便是有識之士。 且說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天下大亂。在這亂世之中,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有一位名叫蘇代的謀士,他出身貧寒,但自幼聰慧好學,心懷大志。 當時,強大的秦國對其他諸侯國虎視眈眈,不斷地發動戰爭,試圖吞併六國,統一天下。蘇代深知秦國的野心和其他諸侯國的危機。他遊歷各國,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對局勢的深刻洞察,試圖說服各國的君主聯合起來,共同抵禦秦國的侵略。 然而,許多諸侯國的君主目光短淺,只圖眼前的安逸和利益,對於蘇代的建議置若罔聞。他們或是沉迷於酒色,或是被秦國的威脅所嚇倒,不敢採取有效的行動。 但蘇代並未放棄,他堅信只有各國團結一心,才能對抗強大的秦國,拯救天下蒼生。他不辭辛勞,奔走於各國之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在蘇代的努力下,一些有遠見的君主開始認識到聯合的重要性。 趙國的君主便是其中之一,他被蘇代的言辭所打動,認識到若不聯合抗秦,趙國遲早會被秦國所滅。於是,他決定與其他諸侯國合作,共同抵禦秦國的進攻。 在蘇代的策劃下,各國組成了聯軍。雖然在對抗秦國的過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難和挫折,但蘇代始終堅定信念,爲聯軍出謀劃策。最終,聯軍在一場關鍵的戰役中取得了勝利,暫時遏制了秦國的擴張勢頭。 蘇代這位有識之士,以其堅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無畏的勇氣,在亂世中爲拯救天下蒼生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蹟被後世傳頌,成爲了人們心目中有識之士的典範。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有識之士的出現。他們能夠洞察時勢,看清事物的本質,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指明方向。他們或許會遭遇困難和挫折,但他們的精神和貢獻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激勵着後人不斷前行。

有識之士-成語圖片

有識之士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