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以善處

成語拼音

yǒu yǐ shàn chǔ

有以善處成語解釋

指正確對待,妥善處理。

典故出處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他總能憑藉自己的智慧和經驗有以善處。

成語故事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 在一個名叫衛國的諸侯國裏,有一位名叫子羽的士大夫。子羽爲人正直善良,聰慧過人,且極具謀略。 當時,衛國國君昏庸無道,聽信讒言,導致國家政治腐敗,百姓生活困苦。子羽屢次進諫,試圖勸說國君改弦更張,施行仁政,然而國君卻對他的忠言置若罔聞。 衛國的鄰國是強大的晉國,晉國覬覦衛國的土地和財富已久。終於,晉國舉兵來犯,衛國的軍隊節節敗退,國土淪陷,百姓流離失所。 在這國破家亡的危急時刻,子羽挺身而出。他沒有因爲國君之前對他的冷落而心生怨恨,反而積極組織民衆抵抗外敵。他深知,面對強大的晉國軍隊,硬拼並非上策,唯有以智取勝,方能有一線生機。 子羽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形勢,發現晉國軍隊雖然強大,但長途奔襲,後勤補給困難。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計策。 他派人在晉國軍隊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了許多陷阱,又故意放出風聲,說衛國某地藏有大量的財寶和糧食。晉國軍隊聽聞後,急於奪取財寶和糧食,紛紛涌向子羽設下的陷阱,損失慘重。 子羽又趁機組織民衆發起反擊,給晉國軍隊以沉重的打擊。最終,晉國軍隊不得不撤退,衛國得以保全。 戰後,子羽並沒有居功自傲,而是積極協助國君整頓內政,恢復生產。他對曾經與國君產生的嫌隙,總是以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對待,努力讓衛國重新走上繁榮富強的道路。 子羽這種在複雜局勢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妥善處理各種問題和關係的行爲,正是“有以善處”的典範。他以善處困境,以善處人心,以善處家國之事,爲後世所稱頌。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子羽這樣能夠“有以善處”的人物不在少數。他們在困境中展現出的智慧和勇氣,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榜樣,也讓我們明白,無論面對何種艱難險阻,只要我們善於思考,善於應對,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迎來轉機。

有以善處-成語圖片

有以善處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