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之恩
成語拼音
- yǔ lù zhī ēn
雨露之恩成語解釋
- 滋生萬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澤、恩情。
典故出處
- 唐·劉禹錫《蘇州謝上表》江海遠地,孤危小臣。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爲榮。”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天文》望切者,若雲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成語典故
- 聖德之君,澤及枯骨,何況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
成語造句
- 他始終銘記老師的教誨和幫助,深知自己能有今日的成就離不開老師曾經給予的雨露之恩。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陳國的小國。陳國的國君陳莊公在位期間,國家還算安定祥和。
然而,陳莊公的長子公子佗卻心懷不軌。陳莊公駕崩後,本該由太子繼承王位,可公子佗卻設計殺害了太子,自己篡位稱王。
公子佗的篡位之舉,引起了國內衆多大臣和百姓的不滿。其中有一位名叫陳完的大臣,他爲人正直忠誠,對公子佗的所作所爲深感憂慮。陳完深知,在這樣一個混亂的局勢下,想要直言進諫恐怕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於是他決定暫時隱忍,等待時機。
就在陳完憂心忡忡之時,齊國的國君齊桓公得知了陳國的內亂。齊桓公素有大志,他認爲這是一個擴大齊國影響力的好機會。於是,齊桓公派遣使者前往陳國,表達了對齊國局勢的關切,並邀請陳完前往齊國。
陳完在接到邀請後,經過深思熟慮,決定離開陳國,前往齊國。在齊國,陳完得到了齊桓公的厚待。齊桓公不僅賜予他官職和封地,還對他十分信任。
陳完感激涕零,他深知自己在異國他鄉能得到如此優厚的待遇,皆是因爲齊桓公的賞識和信任。他決心要爲齊桓公鞠躬盡瘁,以報答這份雨露之恩。
在齊國,陳完兢兢業業地履行着自己的職責,爲齊國的發展出謀劃策。他的才能逐漸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在齊國的地位也日益穩固。
多年後,齊國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顆粒無收,生活困苦。陳完積極向齊桓公進言,提出了一系列救災的措施,如開倉放糧、減免賦稅等。在陳完的努力下,齊國順利度過了這場災難,百姓對陳完更是感恩戴德。
陳完的一生,都銘記着齊桓公的雨露之恩。他的故事也在齊國傳頌開來,成爲了一段佳話。人們用“雨露之恩”這個成語,來形容像齊桓公對陳完這樣的深厚恩情,以及受恩者對施恩者的感恩之情。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提醒着後人要懂得感恩,珍惜那些在困境中給予幫助和支持的人。
雨露之恩-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