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混淆

成語拼音

yù shí hùn xiáo

玉石混淆成語解釋

比喻好壞混雜。

典故出處

晉·葛洪《抱朴子·百家》真僞顛倒,玉石混淆。”

成語典故

[廟]兩旁皆過客詩句,楹楣戶牖,題染無餘,往往玉石混淆,殊不可讀。★宋·岳珂《梙史·淮陰廟》

成語造句

在這複雜的古玩市場,各種仿製品層出不窮,常常讓人難以分辨真假,以至於玉石混淆,稍不留神就會上當受騙。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名叫李賢的賢臣。他心懷天下,一心爲百姓謀福祉,爲官清正廉潔,深受民衆的愛戴。 李賢所處的朝廷,表面上看似繁榮昌盛,實則暗藏危機。當時的皇帝性格軟弱,容易被身邊的佞臣所左右。而這些佞臣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擇手段地謀取權力和財富。 在一次關乎民生的重大決策中,李賢據理力爭,提出了一項有利於百姓的方案。然而,那些佞臣卻爲了自身的利益,故意歪曲李賢的建議,在皇帝面前百般詆譭他。皇帝一時被矇蔽,對李賢產生了懷疑。 與此同時,佞臣們趁機推薦了一些看似可行,實則弊端重重的計劃。這些計劃在短期內或許能帶來一些表面的成果,但從長遠來看,卻是對國家和百姓的巨大傷害。 在朝廷的官員選拔中,佞臣們更是肆意妄爲。他們任人唯親,將那些無能之輩安插到重要的職位上。而真正有才華、有品德的官員卻被排擠打壓,得不到重用。 一時間,朝廷上下烏煙瘴氣,正義之士敢怒而不敢言。百姓的生活也逐漸陷入困境,民不聊生。 直到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洪水氾濫,淹沒了大片農田,百姓流離失所。而那些無能的官員們卻束手無策,無法有效地組織救災。 這時,皇帝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決策,重新審視李賢的建議。在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後,皇帝終於看清了佞臣們的真面目。 原來,一直以來,朝廷中都是玉石混淆,那些表面忠誠的佞臣實際上是國家的蛀蟲,而忠心耿耿的李賢卻被誤解和冷落。 皇帝痛定思痛,決定剷除佞臣,重新啓用李賢。在李賢的努力下,朝廷逐漸恢復了清明,各項政策得以正確實施,百姓的生活也慢慢好轉。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複雜的環境中,要善於分辨是非善惡,不能讓玉石混淆,否則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玉石混淆-成語圖片

玉石混淆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