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坼
成語拼音
- tiān bēng dì chè
天崩地坼成語解釋
- 崩:倒塌;坼:裂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
典故出處
- 《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成語典故
- 周烈王時期,諸侯勢力越來越大,根本不理會朝廷,只有齊威王帶頭去朝拜,得了“仁義之士”的好名聲。周烈王駕崩,齊威王都沒有第一個去弔唁,新繼位的天子派人到齊國傳旨說:“先王去世是天崩地坼的事情,你姍姍來遲該當何罪?”。
成語造句
-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這裏瞬間變得天崩地坼,景象慘不忍睹。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這個國家歷經幾代君王的治理,百姓安居樂業,一片祥和之景。
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突如其來。這一任的君王漸漸變得昏庸無道,他沉迷於享樂,不理朝政,任由奸臣當道,弄得國家烏煙瘴氣,民不聊生。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怨聲載道。
與此同時,邊境的局勢也日益緊張。敵國見此國內部混亂,趁機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國內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訓練,在敵軍的猛攻下節節敗退。
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就如同遭遇了一場巨大的災難。百姓們失去了希望,感覺整個世界都要天崩地坼了。在這危急關頭,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將軍挺身而出。他出身將門,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定的信念。
李明迅速召集了一批忠誠勇敢的將士,開始積極組織抵抗。他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毫不畏懼。儘管敵衆我寡,但他們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戰術,一次次擊退了敵軍的進攻。
在李明的帶領下,國內的百姓也紛紛覺醒,他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外敵。人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爲保衛國家貢獻着自己的力量。
經過漫長而艱苦的戰鬥,李明終於帶領着軍隊成功擊退了敵國的侵略,收復了失地。國家逐漸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而那位昏庸的君王也在這場危機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爲,重新振作起來,致力於國家的治理和發展。
從此,這個國家又走上了繁榮富強的道路,百姓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李明的英勇事蹟也被人們傳頌千古,成爲了國家的英雄。這段歷史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當國家面臨天崩地坼般的危機時,只要有勇敢和智慧的人挺身而出,團結一心,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迎來新的希望和輝煌。
天崩地坼-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