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九肋
成語拼音
- yuán jiāng jiǔ lèi
沅江九肋成語解釋
- 傳說中產於沅江流域的異龜。用以比喻稀少或難得的人才。
典故出處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負》袁州出舉人,亦猶沅江出龜甲九肋者,蓋稀矣。”
成語典故
- 唯故人二三輩與門生時時相過,文采議論,燦然可觀,求子微、懷一,蓋沅江九肋也。★宋·葉夢得《避暑錄話》捲上
成語造句
- 在如今的人才市場中,真正具備卓越才能和高尚品德的人如同沅江九肋般罕見。
成語故事
- 在古代,人才輩出,而識別人才者亦不乏其人。
話說在一個繁華的朝代,有一位名叫李公的官員,他身負選拔賢才、爲朝廷效力的重任。這一年,科舉考試即將舉行,全國各地的學子們紛紛雲集京城,希望能夠一展才華,博取功名。
李公深知此次選拔的重要性,他日夜操勞,仔細審閱每一份考卷,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有真才實學之人。然而,衆多的考生讓他眼花繚亂,一時間難以分辨出真正的佼佼者。
一日,李公偶然聽到兩位學子在談論此次科舉。其中一位學子說道:“此次科舉,人才濟濟,要想脫穎而出,談何容易。”另一位則嘆道:“是啊,如能得遇伯樂,識我之才,那真是三生有幸。”李公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動。
考試結束後,李公將優秀的考卷反覆比對,卻始終覺得難以定奪。就在他苦惱之時,一份考卷引起了他的注意。這份考卷觀點獨到,文筆流暢,字裏行間透露出作者的博學與才華。李公大喜,立即派人將這位考生叫來。
考生名叫張生,來自一個偏遠的小城。李公與他交談,發現他不僅學識淵博,更有着非凡的見解和抱負。李公心中暗喜,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可造之材。
然而,就在李公準備向朝廷舉薦張生之時,卻有人在他耳邊進讒言,說張生出身貧寒,毫無背景,恐怕難以擔當大任。李公不爲所動,他堅信自己的眼光,力排衆議,將張生的名字呈遞給了朝廷。
不久,朝廷舉行殿試,張生在皇帝面前對答如流,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皇帝龍顏大悅,當即賜予他官職。
張生入朝爲官後,一心爲民,清正廉潔,爲國家的繁榮穩定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李公也因爲慧眼識才,受到了朝廷的嘉獎。
此事在朝野上下傳爲佳話,人們紛紛稱讚李公如同伯樂,能夠在茫茫人海中發現真正的千里馬。而張生的成功,也讓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真正的人才,就如同沅江中的九肋之龜,雖然稀少珍貴,但只要有識之士用心尋找,終究能夠發現。
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賢才正是因爲有了像李公這樣的伯樂,才得以施展才華,成就一番偉業。而“沅江九肋”這個成語,也成爲了形容難得稀有的賢才或珍貴事物的代名詞,流傳至今。
沅江九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