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合轍
成語拼音
- zào chē hé zhé
造車合轍成語解釋
- 比喻主觀同客觀相符合。
典故出處
- 宋·周煇《清波雜誌》第五卷反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成語典故
- 於是著作章句,藉相依據,人人能通其詞,雖殊方異言,可以造車合轍焉。★田北湖《論文章源流》
成語造句
- 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明確目標、精心規劃,做到如同造車合轍般精準無誤,才能少走彎路,最終抵達成功的彼岸。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兩位木匠,分別叫李一和張二。
李一是一位經驗豐富、技藝精湛的老木匠,他在小鎮上頗有名氣,許多人都慕名而來請他打造傢俱。張二則是一位年輕有衝勁的木匠,剛剛出師不久,手藝雖然不錯,但還缺乏一些實際的經驗。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位富商,他想要打造一批獨特而精美的馬車,用於他的商業運輸。這個消息傳開後,李一和張二都決定爭取這個機會。
李一憑藉着他多年的經驗,仔細地研究了富商的需求和馬車行駛的路況,精心設計了馬車的結構和尺寸。他選用了最上乘的木材,每一個部件都經過了他的精心雕琢和打磨。在製作過程中,他不斷地調整和改進,確保馬車的每一個細節都完美無缺。
而張二則顯得有些急於求成。他沒有像李一那樣深入地研究和思考,只是憑藉着自己從師傅那裏學來的一些技巧和自己的想象,就匆忙地開始動手製作馬車。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李一和張二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當富商前來驗收時,李一打造的馬車讓他眼前一亮。這輛馬車結構穩固,車輪與車轍完美契合,行駛起來平穩而順暢,無論是在平坦的大道上還是在崎嶇的山路上,都能夠輕鬆應對。
而張二的馬車則出現了諸多問題。車輪與車轍不匹配,導致行駛時顛簸不已,甚至有散架的危險。
富商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李一的馬車,並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而張二隻能看着自己的作品,懊悔不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像李一那樣,深入研究、精心設計、用心製作,才能達到“造車合轍”的效果。正如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在實踐中取得成功。如果像張二那樣盲目行動,急於求成,最終只能以失敗告終。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偉大的工程和發明都是經過了無數次的思考、試驗和改進,才能夠達到完美的境界。我們應當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汲取教訓,在做事時注重方法和策略,以實現最終的目標。
造車合轍-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