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前掩後
成語拼音
- zhē qián yǎn hòu
遮前掩後成語解釋
- 指說話藏頭露尾,欲言又止。
典故出處
- 宋·朱熹《答葉正則書》之四大家講究到底,大開眼看覷,大開口說話,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須得如此遮前掩後,似說不說,做三日新婦子模樣,不亦快哉!”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在討論問題時,他總是遮前掩後,不肯坦誠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讓人難以捉摸。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生活着兩戶人家,一戶姓張,一戶姓王。這兩戶人家都以經商爲生,平日裏競爭頗爲激烈。
張家的家主張老爺爲人精明能幹,但有時過於計較得失,做事常常遮前掩後,唯恐自己的利益受損。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富商,想要採購一大批貨物。張老爺和王老爺都得知了這個消息,都想拿下這筆大生意。
張老爺爲了能夠成功搶到這筆生意,先是在價格上做了手腳,故意報出一個極低的價格,吸引富商的注意。然而,他又擔心自己的成本無法承受如此低價,便在貨物的質量上打起了主意,準備以次充好。
而王老爺則是誠實地按照正常的價格和優質的貨物去準備。當富商前來考察時,張老爺遮前掩後,試圖隱瞞自己貨物質量不佳的事實,並且對價格的構成含糊其辭。
然而,富商久經商場,一眼就看出了張老爺的遮前掩後之態,心中起了疑竇。相反,王老爺坦誠相待,將貨物的真實情況和價格清晰地告知了富商。
最終,富商選擇了與王老爺合作。張老爺因爲自己遮前掩後的行爲,不僅失去了這筆大生意,還損害了自己的聲譽。
此事過後,鎮上的人們也對張老爺的行爲頗有微詞。張老爺這才懊悔不已,明白了做生意應當誠實守信,而不是遮前掩後,只想着眼前的利益,否則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張老爺這樣遮前掩後的例子並不少見。比如在某些朝代的官場中,一些官員爲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榮華富貴,對上遮前掩後,隱瞞真實的民情和政務,導致國家治理出現諸多問題。
所以,我們應當以史爲鑑,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要真誠待人,光明磊落,切不可遮前掩後,否則必然會給自己帶來不利的後果。
遮前掩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