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足覆餸

成語拼音

zhé zú fù sù

折足覆餸成語解釋

餸,鼎內食物。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典故出處

《易·繫辭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餸,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後漢書·謝弼傳》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餸之兇。”

成語典故

二子審己量,乃視其力小任重,折足覆餸而猶不止者有異矣。★明·楊慎《審己》

成語造句

一個人如果總是盲目冒險,不考慮後果,最終可能會落得折足覆餸的下場。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有一位名叫李榮的大臣。李榮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慧和勤奮,一步步在朝堂中嶄露頭角。 當時的國君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一心想要開疆拓土,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李榮深知國君的心思,總是積極地爲其出謀劃策。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榮的權力越來越大,他的心態也逐漸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變得獨斷專行,不再傾聽他人的意見。在一次重要的軍事決策中,李榮力排衆議,堅持己見。他認爲敵軍兵力薄弱,我方可以迅速出擊,一舉取得勝利。 可是,他沒有充分考慮到敵軍的戰略佈局和地形因素。當大軍按照他的計劃出征時,卻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包圍。原本信心滿滿的出征,變成了一場慘烈的潰敗。無數的將士們戰死沙場,國家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李榮的這次錯誤決策,就如同“折足覆餸”一般。他原本是國家的重臣,被國君寄予厚望,卻因爲自己的盲目自信和剛愎自用,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就如同三國時期的馬謖,他不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執意要在山上紮營,結果被敵軍截斷水源,導致街亭失守,使蜀軍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李榮的故事成爲了這個國家的教訓,人們以此爲鑑,明白在做任何決策時,都要深思熟慮,不可盲目自信,以免重蹈“折足覆餸”的覆轍。

折足覆餸-成語圖片

折足覆餸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