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憑實據
成語拼音
- zhēn píng shí jù
真憑實據成語解釋
- 確鑿的憑據。
典故出處
-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五回我本是個安分良民,人家說我私貶鴉片,都是讎扳,沒有什麼真憑實據。”
成語典故
- 處理任何案件,都必須有真憑實據。
成語造句
- 在法庭上,任何指控都需要真憑實據,絕不能僅憑猜測和臆斷就給人定罪。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某個小鎮上,生活着兩戶人家,一戶姓王,一戶姓李。王家經營着一家布莊,生意興隆,家境殷實;李家則以務農爲生,日子過得平淡但也安穩。
這一年,小鎮遭遇了罕見的旱災,莊稼收成大減。李家的日子愈發艱難,而王家的布莊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有一天,王家突然發現自家庫房裏的一批貴重布料不見了。這可急壞了王家人,他們四處尋找線索。這時,有人悄悄告訴王家,說曾看到李家的兒子在布莊附近徘徊。
王家一聽,立刻懷疑是李家偷了布料,氣勢洶洶地找上門去討要說法。李家自然不認,雙方爭執不下,鬧得不可開交。
王家決定將李家告上縣衙,讓縣令來主持公道。縣令升堂問案,王家言之鑿鑿地指控李家偷了布料,卻拿不出確鑿的證據。李家則堅稱自己清白無辜,從未做過這等偷雞摸狗之事。
縣令深知,斷案不可僅憑一面之詞,必須要有真憑實據。於是,他派出衙役四處調查,尋找線索。經過一番仔細的探查,終於在王家庫房的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原來,那批布料並非被人偷走,而是王家自己在搬運過程中不慎遺漏在了角落,被一堆雜物遮掩住了。
真相大白,王家羞愧不已,趕忙向李家賠禮道歉。而縣令也藉此案告誡衆人:“凡事都要講真憑實據,不可憑空猜測,誣陷他人。否則,不僅會冤枉好人,還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在唐朝武則天時期,酷吏來俊臣誣陷狄仁傑謀反,武則天也曾險些信以爲真。但狄仁傑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對真相的堅守,最終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得以洗清冤屈。
所以,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我們都應該以真憑實據爲依據來判斷是非對錯,不可輕信謠言,更不能隨意誣陷他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公平正義,社會才能和諧穩定。
真憑實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