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權攘利

成語拼音

zhēng quán rǎng lì

爭權攘利成語解釋

爭奪權力和利益。同爭權奪利”。

典故出處

李大釗《大哀篇》鑽營運動、爭權攘利之不暇,奚暇計及民生哉?”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那複雜的官場之中,一些人爲了滿足私慾,不擇手段地爭權攘利,最終卻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王朝中,局勢動盪不安,各方勢力蠢蠢欲動。 當時,朝廷中的大臣們分爲了幾個派別,他們表面上對皇帝忠心耿耿,實則心懷鬼胎,都在爲了自己的利益而暗中較勁。 其中,以李尚書和王太尉爲首的兩派最爲突出。李尚書一派憑藉着家族在朝中的深厚根基,拉攏了衆多官員,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而王太尉一派則依靠着手中掌握的兵權,在朝廷中也是呼風喚雨。 李尚書一心想着擴大自己的權力範圍,不僅在朝堂上與王太尉針鋒相對,還在背後搞各種小動作。他指使手下的官員在各地搜刮民脂民膏,以充實自己的私庫,同時還不斷地安插親信到重要的職位上,試圖掌控更多的權力資源。 王太尉也不甘示弱,他利用手中的兵權,在邊疆挑起事端,然後藉此向朝廷索要更多的軍費和兵權。爲了達到目的,他不惜誣陷忠良,排除異己,使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在這爭權攘利的混亂局面中,百姓們苦不堪言。賦稅日益加重,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而邊疆的戰事也讓國家的安危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然而,正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李尚書的貪污行徑最終被一位正直的官員揭露,皇帝大怒,下令嚴查。結果,李尚書及其黨羽紛紛落馬,被處以重刑。 王太尉見勢不妙,企圖起兵造反。但他的陰謀被皇帝提前察覺,朝廷迅速調集兵力進行鎮壓。最終,王太尉兵敗被殺,其黨羽也被一網打盡。 這場爭權攘利的鬧劇,讓王朝元氣大傷。但也讓皇帝深刻地認識到了權力的制衡和官員的選拔任用的重要性。經過一番整頓,朝廷終於恢復了往日的秩序,百姓們也得以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爭權攘利往往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只有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重,才能長治久安。

爭權攘利-成語圖片

爭權攘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